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32

评论

16

44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棋士》,它真正的价值在于揭开了“恶的熔炼机制”

AI划重点 · 全文约3003字,阅读需9分钟

1.电视剧《棋士》以崔业和崔伟兄弟的故事为样板,展现了多元时代的心灵困境。

2.崔业在压力下逐渐黑化,成为罪犯,而崔伟则在良好人际关系中保持自信。

3.《棋士》揭示了现代人在富足生活中可能丧失灵魂的问题。

4.该剧提醒观众警惕在富足中沉沦,保持内心丰盈和道德敏感。

5.《棋士》以深刻的主题和反思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图片
插图 | 鉴片工场 © 《棋士》海报
作者 | 唐山

《棋士》已更新第8集。

刚看前2集,有点困惑:一部悬疑剧,为何要加入那么多生活细节的刻画?聚焦在一个不算太大的案子上,观众会喜欢吗?可一口气看完前5集,有点被震撼:内涵竟如此深刻,这样的剧已好久不见。

表面看,《棋士》讲述的是老实人崔业(王宝强 饰)“黑化”的过程,似乎是命运捉弄,窝囊了半辈子的崔业,和他高大威猛的、当警察队长的哥哥崔伟(陈明昊 饰)成了死对头(不知后面情节会不会逆转),只是机关算尽太聪明,正义挫败了邪恶。

图片

但事实上,《棋士》是以崔伟、崔业兄弟的故事为样板,呈现了多元时代的心灵困境——生活越来越富足,幸福感反而变少了,心灵反而变得更迷茫;选择的空间更大了,为何仍有人作恶?为何很多“老实人”反而成了犯罪分子?

这是因为,平静生活之下,人心仍在波澜起伏,人性恶彼此激荡,形成了一个“恶的熔炼机制”。

崔业早已拥有了罪犯潜质

在《棋士》中,崔业本是一个“烂好人”——他专注于下棋,不问世事;他爱孩子,孝顺父母;工作勤恳,随领导摆弄;他性格温和,遭遇再大的欺辱,他也会忍下来……更重要的是,崔业有原则,虽不是职业棋手,却视棋道为天,不愿为钱输棋。

图片

这样的人,至少是无害的。

然而,时代变了,未能成为职业棋手的崔业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在一所普通学校里当副科老师——教围棋。学生不爱听他的课,连他的儿子也觉得“学棋无用”。学校领导假装重视崔业,却只想用他的棋艺讨好投资的大老板——崔业必须输棋,还要输得像真的。崔业帮学校夺了省冠军,既无奖金、也无奖杯(都被学校收走),学校领导甚至派崔业去发招生传单。

而崔业的哥哥崔伟就不同了,作为警察队长,他相貌堂堂、为人幽默,人人都羡慕崔业。在哥哥面前,崔业永远显得那么猥琐。

更麻烦的是,崔业的人生陷入绝境——儿子得了不治之症,妻子高淑华王智 饰)决心和他离婚,而多年参赛得到的奖品(一些名牌烟酒),只卖了1500元……

图片

崔业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曾几何时,年轻人被教导,要专注于事业;没技术、没才能的人不值得尊重;应把人际交往、玩耍的时间用来学习;坚信社会是公平的,付出辛苦就会得到回报。

崔业因此被规训为情感残疾,不谙世事,情商极低,内心却异常高傲,看不起别人,尤其看不起老板,而勾走他妻子的,恰恰是大老板。

“天才”崔业并没得到“应许的成功”,他不理解,那些棋艺远不如他的傻瓜为何能主导规则,为何能发家致富。挫折让崔业自卑,他没朋友,沉默寡言,不与任何人往来,努力藏进角落里。

事实上,“无缘社会”的崔业已具备了当犯罪分子的条件,只缺一个契机。

图片

是谁造就了崔业之恶

人人都会有恶念,都瞬间有过坏想法,但绝大多数人并没堕落成罪犯,因为我们大脑中有最宝贵的进化成果——梭形细胞,它让人恐惧、同情和悲悯。人脑中的梭形细胞比黑猩猩多数十倍,这就是为什么,干坏事会让人内心紧张、备受良知折磨。

与动物相比,人类并不理性,并不是有利益就抢、有损失就躲,人类经常自我牺牲,经常行善,经常帮助他人。这是我们的本能。倒是杀人狂魔,会制定出完美的计划,因为他们感受不到被害者的痛苦,不会怜悯他人,不明白被害者为什么会害怕。

然而,崔业从童年起就接受的教育,乃至成长中的经历,还有成人后的遭遇,其实都是标准的“养魔模式”——更适合培养杀人狂魔,而非正常人。

图片

无条件支持崔业的父亲早逝,从此崔业的前途渺茫;黑白世界残酷的胜负,让崔业习惯了算计别人;所有人都看不起崔业,不断刺激他的自尊心,崔业因此学会了恨。

崔业有天赋的爱——爱孩子,爱母亲,可他不知怎么表达。儿子躺在病床上,崔业只会剥个桔子送到其嘴中,不知道和孩子聊聊天,可能传递的爱意更多。当孩子发现自己的金鱼死了,被换成另一条,崔业却表示:多看一会儿,你就会发现,它就是原来那条。

崔业“不善言辞”的硬壳下,藏着极端冷漠、自私的人格,他是“爱无能”的重症患者。当一个人带着“爱无能”去看世界时,他只能看到爱是肤浅的,是一种表演,而非人的本质。崔业根本体会不到爱与被爱的甜蜜感。

然而,崔业不知自己病了,他甚至不知什么是爱。爱如游泳,知难行易,从没体验过的人,看一万本科普手册,也学不会。

图片

如果说,曾经的贫困让上一代父母疏于爱的表达,则网络社会又使人们滑入新的困境:真实的人际关系渐少,大家彼此在网上对骂,社会更看重一个人的能力,而非品格……老一代同样缺乏情感教育,但可通过邻里关系、同事关系(很多人一辈子在一家单位工作)等补课,而对崔业一代来说,只能暗夜行路,受了挫折,感到苦痛,却找不到答案。

《棋士》将这一深刻的时代困境,血淋淋地呈现了出来。崔业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大堆:每一个背负着高考重担的孩子,每一个进入大学后感到迷茫的学生,每一个抱怨职场的辛劳与不公平的牛马,都可能成为一个崔业;而留在网络上的每一次怒怼,在饭圈中的每一次撒娇,在影评下的每一次“黑评”,乃至“一言不合就拉黑”……都是现代人的“养蛊模式”,下一个崔业正狂奔而来。

当人性恶形成了共振

从没有像看《棋士》这样,对王宝强的演技如此认可,他成功地演绎了一个已被夺魂的“空心人”崔业。

图片

在《棋士》中,崔业与金夏生(陈永胜 饰)组合耐人寻味:金夏生头脑简单,没胆没识,还好色、懒惰、贪婪。他是一个被惯大的孩子,他的哥哥为救他而死,崔业当然知道,带上金夏生,只会把事情搞砸,但崔业还是选择与金夏生合作。

因为在内心深处,崔业是喜欢金夏生的。在金夏生身上,他找到了久违的居高临下感,而金夏生虽三观不正,却对身边人比较厚道,从不算计同伴。他是标准的网络一代——渴望与他人交往,内心简单,却没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更不关心价值——他依附崔业,因为他需要安全感,需要有人指路,他懒得思考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当时代给令人金夏生以自我成长的空间时,他反而选择了躺平。

金夏生会抱怨崔业管他太多,不愿承担更多劳动,不愿被崔业指挥,但他从不想,如何才能自立,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网络正飞速改变着世界,但不要忘了,无数的金夏生正站出来,这些拒绝长大的“无脑的大多数”可能主动走向“黑化”,而无数的崔业正在等着这样的金夏生。

崔业遭遇金夏生,是邪恶版的“金风玉露一相逢”。网络时代未必是一个更安全的时代,如何兼顾效率提升与人性的生长,这是《棋士》给观众们提出的永恒之问。

图片

不否认,这些年有不少影视剧,涉及了“老实人黑化”的议题,“坏人永远是坏人,好人永远是好人”的独断论已被打破。不过,《棋士》在此方面的反省颇有独到处。

以往拍“老实人黑化”,多集中在管理、执行上的缺陷,呼吁提升管理水平,让阳光照进每个角落。而《棋士》则聚焦于高竞争社会压力下的人格障碍——即使管理提升了,如果忽视了对个体灵魂的反省与警惕,罪恶就可能喷涌而出。

警惕在富足中丧失灵魂

通过崔业的悲剧,《棋士》提醒着每个观众:千万不要忽视内心的乏力与迷茫,千万警惕在富足生活中沉沦。

从人类史看,普遍富足是现代之后才有的事,绝大多数国人是第一代经历衣食无忧,缺乏足够的文化准备,也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参考,如何保持优雅从容,如何保持灵魂的丰盈,如何保持足够的道德敏感……都是迫在眉睫的议题。

图片

在《棋士》中,有为富不仁的大老板,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崔业妻子,有迷醉在奢侈消费中的崔伟妻子,有助纣为虐却留了一手的秦晓铭李若天 饰)还有被困在下层不求上进的金夏生和女友夏雨吴天琪 饰)……他们被集体抽走了灵魂,与世沉浮。

因为现代社会的流动性空前增强,人与人都是单次博弈,彼此都成陌路人,人事实上可以不为明天负责,则道德存在的基础也就松动了,这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一方面,现代人告别了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道德生活方式,突然被抛入一个陌生的、只有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世界,从而走向道德虚无主义,成为绝对自私的个体;另一方面,失去内心依靠,不再为自己是好人而骄傲的个体,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现代人将因此丧失坚持、勇气、信心,变得自己都认不出自己,他只能在无边的苦痛中途挣扎。

《棋士》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结果:崔业的哥哥崔伟就比较好地突破了“富裕了,反而丧失了幸福感”的问题,因为崔伟更自信,这自信源于他良好的人际关系,当崔业闷在自己的世界中时,崔伟保持了淘气、大度、幽默、上进的性格,在原则问题上,又丝毫不马虎。他对妻子、兄弟、同事的爱发自内心。经历过苦难,却没有成为自卑者,他充沛的常识感,为超越现代困境,提供了一种可能。

拍一个好故事,绝非易事,但能用一个好故事,讲出更深层的思考与主题,那就更难。喜欢《棋士》,因为它是那种让人看后能让人有所反思、使人更聪明的剧,所以它值得追下去。










‍‍
校对 | 张力卜‍‍‍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