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8

评论

27

28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直击电动车百人会:“新人”雷军成焦点,蔚小理时隔一年再合体

AI划重点 · 全文约3402字,阅读需10分钟

1.电动汽车百会上,小米汽车SU7 Ultra定价高达53万元,仅用三天就卖了1万辆,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2.雷军成为车圈顶流,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称他是“年纪最大的粉丝”,深蓝汽车CEO邓承浩调侃说“小米雷军基本天天过年”。

3.与此同时,蔚来、小鹏、理想等车企在智能驾驶、固态电池等方面展开竞争,其中理想汽车建议增程车进北京五环。

4.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油电同权呼声越来越高,理想汽车整车电动高级副总裁刘立国呼吁将纯电模式下续航里程达到150公里以上的混动汽车纳入新能源汽车绿牌体系。

5.2025年车市销量增速预计将回落,监管层密集发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腾讯汽车《远光灯》

作者 郭夏林

编辑 杨布丁

就如同娱乐明星一样,现在的雷军无论走到哪,都会遭到众人的围追堵截。即便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这样专业性极强的官方论坛上,也毫无例外。签名、合影的请求不绝于耳,就连雷军去卫生间时,也有人在门口蹲守。

一年前,小米汽车首款产品SU7上市时前景未卜,但现在,定价高达53万元的SU7 Ultra,仅用三天就卖了1万辆,提前完成全年任务,连雷军自己都说“极为震撼”。经此一役,他彻底成为车圈顶流。

在同一场合,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就自称“雷军年纪最大的粉丝”;深蓝汽车CEO邓承浩调侃说,“我们上一次热搜就像过年一样,结果小米雷军基本天天过年,有时候一天过几次年”;中国工程院院长张亚勤甚至在演讲稿中,专门为雷军准备了一张PPT。

平心而论,雷军的发言内容并无新意,更多是重复过往成绩以及惯例性感谢同行,他的演讲题目即为《团结共建智能汽车生态》,主打一个“新人低调”。演讲结束后不久,他在众人拥簇下,迅速钻进了一辆绿色SU7 Ultra,离开了会场,结束了此次百人会首秀。一位在场观众望着随雷军移动的近百人“粉丝团”,感叹道:“这也太夸张了。”

另一边厢,在2025年百人会上,“蔚小理”三家创始人也再次聚首。三人上次合体,还是在为小米SU7上市站台。而眼下,三家境遇已截然不同——理想已走出Mega失利阴霾,小鹏借鉴小米“性价比”路线初见成效,当何小鹏和李想已经开始讨论飞行汽车、开源汽车系统时,重压之下的李斌仍在努力向外界解释“钱花在哪了,为何车没卖好”的生存问题。

一年一度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正见证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蒙眼狂奔的历史转折点。流量与喧嚣背后,关于智能驾驶、固态电池、油电平权、重组整合等,仍是行业更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

“智驾”成未来竞争入场券,窗口期仅剩2-3年?

2025年开年,比亚迪以“智驾平权”的口号,将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拉升到更高维度,吉利、奇瑞等车企迅速跟进。

在百人会上,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直接判断称,下半场智能化的变革更快,可能在2-3年内完成,就好比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转换只用了两年,“开了智驾车后,再也开不回去非智驾车”。

在同一场合,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高锐表示,没有智驾能力就没有参与未来竞争的入场券,今年是高阶智驾量产的元年,NOA等高阶智驾功能正向10-20万元主流价格区间加速普及。

与高锐的判断类似,岚图汽车CEO卢放也表示,“智能驾驶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价值”。

他援引调研数据称,目前90%的用户愿意为高阶智能驾驶服务支付额外费用,其中30%的用户愿意支付1万元以上,预计到2025年底,乘用车NOA渗透率有望达到20%。

从行业实践来看,搭载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车型,已经从20万元以上下放至15万元档位。到了2025年,这一价格底线不断被击穿,零跑B10激光雷达版本直接到了12.98万元,而这仅为预售价。

随着智驾大规模上车,硬件成本也随之降低。以比亚迪为例,摩根大通估算称,2025年,其高速NOA智驾功能方案的硬件物料成本,将从4000-5000元下降至3000元,城区成本将从2万元下降至1-1.5万元,这些成本来自芯片、传感器、自域控制器等。

主机厂纷纷比拼智驾,这无疑利好于上游产业链。作为头部芯片制造商,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认为,与手机行业类似,自动驾驶行业同样有着“二八开”的规律,即20% 的车企自研,80% 找合作伙伴。

业内对于车企和供应商分工一直存在不同观点,车企认为需要加大自研,供应商则认为车企无需自研。对此,博世智能驾控系统中国区总裁吴永桥认为,中阶智驾不是一个汽车灵魂,而是标配,就像今天的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一旦成为标配之后,主机厂没有必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全栈自研,应该把这一块交给供应商去做。

在他看来,车企更多应专注消费者洞察、品牌智驾性格定义,根据智驾性格定义制定标准筛选出合适的驾驶数据,研发全链路及后市场OTA链路打通等方面。

此外,余凯判断称,2025年属于“智驾元年”,智驾将达到普通司机的水平;3 年之内则可实现“脱手开”,智驾水平媲美专业司机;5年内,将实现“闭眼开”,达到顶级车手驾驶水平;10年内,将实现“随心开”,水平超越最优秀的人类驾驶水平。

“油电同权”呼声四起,理想建议增程车进北京五环

2024年年尾,随着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迈过50%大关,“油电反转”时代将正式到来,燃油车彻底沦为“少数派”,与此同时,“油电同权”的呼声也逐渐四起。

事实上,早在2024年6月,时任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就曾公开表态,当新能源汽车占比50%后,建议有关部门研究“油电同权”,呼吁油车和电车在补贴、税费、限购、限行和政府采购等方方面面享有同等权利,进行公平竞争。

在此次百人会上,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长波就提出,国内“以旧换新”政策红利加速释放,但“油电同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公平竞争环境亟待建立。

就具体落地方案而言,理想汽车整车电动高级副总裁刘立国呼吁,建议将纯电模式下续航里程达到150公里以上的混动汽车纳入新能源汽车绿牌体系,在城市内,增程应该和纯电车一样平权,比如在北京五环以内,上海中环以内都能实现完全的纯电行驶。需要指出的是,理想以增程技术起家,纯电路线尚未成功。

与此同时,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认为,随着补贴的逐步退出,我们要淡化新能源的概念,要强调油车的消费升级,燃油车、普混、插混都是有发动机的车型,插电混动对普混、对燃油车都是一种升级,插电混动也满足可智可电,能带动传统车企实现有效地转型升级,他们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进入2025年,奇瑞、吉利、一汽大众等传统车企也纷纷提出“燃油车上智驾”。

一位负责燃油车智驾项目的业内人士此前解释道,燃油车做智驾的难点主要有三点:其一,它没有低温冷却系统,而高阶智驾要求的散热量很大;其二,油车的发动机响应慢,起步时容易被其他车辆加塞;其三,发动机本身会带来顿挫,加速时平顺性较差。其中,第一点的解决难度最大。

同权呼声背后,则直接反映了“油电转换”之际,传统燃油车企的生存困境。

工信部原副部长苏波就表示,目前油车产销量及盈利率大幅下降,产能大量放空面临生死存亡重大危机,有一些企业已经停业倒闭,推动燃油车资源充分利用迫在眉睫。

他援引数据称,未来2-3年,我国汽车将进入新能源汽车主导市场发展的新阶段,目前燃油车至少有3000多万辆产能,新能源汽车已建成2000多万辆产能,油电转换仅消化了200-300万辆燃油车产能,新能源汽车产能多为新建。

明年车市销量增速或回落,监管层密集发声

持续三年的价格战未见休止符,“反内卷”这一话题无疑也是百人会的热点,甚至连宝马、奥迪两大外资豪华品牌也坐不住了。

在百人会上,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高翔就表示,高质量发展是汽车产业链中盈利和可持续增长最重要的特征,而行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将会恶化市场秩序。与此同时,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也强调称,健康的行业环境要追求互利的合作关系,而不是零和竞争,我们要追求质量和可靠性。

汽车咨询机构杰兰路数据统计,2016年至2023年一季度末,中国市场单车成交均价持续攀升,峰值超过20万元。但自2023年价格战开启以来,单车均价急速下降,2024年末的数字仅为16.9万元,已回落至2020年一季度水平。

从个案来看,2024年,宝马和奥迪的单车成交均价分别为34万元、29.7万元,分别下降4.2万元、2.3万元,两者销量也同比分别减少了11万辆、4万辆。自2025年伊始,已有14家主流品牌试水“一口价”促销策略,这无疑将再次拉低市场整体均价。

稍感安慰的是,尽管成交价下滑,但车市销量依旧保持增长态势。中汽协数据统计,2024年国内乘用车销量为2260.8万辆,同比增长3.1%,出口495.5万辆,同比增长19.7%。这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58.2万辆,同比增长39.7%;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同比增长6.7%。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看来,“以旧换新”政策,对于市场驱动发挥了非常关键甚至决定性作用,2024年拉新政策拉动乘用车国内零售量增长160万辆。

他判断,2020年以来被抑制的消费需求约为270万辆,今年还有50-100万辆这部分需求继续释放,明年透支效应是否显现,仍需观察,大概率可能增速较今年相对回落,在不出现新扰动因素条件下,预计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大致增长3%-4%。

对于未来车市前景,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认为,“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下,2025年国内市场产销量肯定会再进一步,所以对今年汽车总量抱乐观态度,但2026年主机厂在海外工厂投入使用,出口量下降,刺激政策是否延续,这会给车市造成不确定性。“希望内需能真正拉动起来,否则的话,我对明年总量有些担忧。”

当中国车市进入关乎生死存亡的淘汰赛,在此次百人会论坛上,来自发改委、国资委、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罕见密集发声,希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不仅短期内造成行业利润下降,长期下去,还将影响技术创新、产品的质量安全,削弱产业的竞争力。相关部门将着力整治市场乱象,规范竞争秩序,维护公平的竞争。

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下一步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央企加大其他合作。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