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金色轰炸机
3月13日,尼日尔军政府下令驱逐3名中国石油高管,公开原因是“中国企业未能满足当地的用工需求”以及“中国与尼日尔员工之间存在巨大的工资差距”。驱逐令发出后,3名中国高管于3月15日被迫离开尼日尔。之后还有消息称,尼日尔军政府准备将原本属于中国的一部分石油项目“据为己有”,还可能拒绝归还之前欠下的4亿美元贷款。尼日尔军政府通过政变上台,在缺乏外部支持的情况下,本不应该得罪中国。但如今事出反常,情况的确不同寻常。
▲阿加德姆油田,图片来源:网络
众所周知,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展开,经过多年经营,中国在尼日尔有着大量的基建投资。本次涉事的石油项目是阿加德姆(Agadem oilfield)油田,是2008年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尼日尔政府签订合约开发的。早期中方投资50亿美元,于2011年投入使用,日产约2万桶,使尼日尔正式成为石油生产国。该油田储备估计超过10亿桶,后中方追加了40亿美元投资,将产量提高到了9万桶,并于2024年开始向中国输送。但如今,该项目明显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停摆,意味着中国近百亿美元的投资,就很可能打了水漂。
▲索拉兹炼油厂,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在尼日尔的投资不止这一个,比较大的项目还包括索拉兹炼油厂、尼日尔-贝宁输油管道。中国企业掌握索拉兹炼油厂股份的60%,该厂房具备日炼油两万桶的产能供应给尼日尔国内市场和周边国家使用,总投资超过了10亿美元。但在2025年初,炼油厂的银行账户突然被查封,目前运营属于受阻状态。尼日尔-贝宁管道是2019年启用的,总长2000公里。主要负责把阿加德姆油田的原油,送到贝宁的科托努港(Cotonou),再装船,运往中国。它是非洲最长的输油管道,总投资超过40亿美元。和阿加德姆油田产能匹配,每日输送量约为9万桶。但前不久,也因为争端短暂关闭,如今虽然已经恢复,但仍面临不确定性。
▲贝宁的科托努港,图片来源:网络
除了石油项目外,中国在尼日尔还有矿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尼日尔合资投入2亿美元,建设了阿泽利克铀矿。该矿预计储量约1.12万吨,年产700吨。虽说是“合资项目”,但尼日尔的9000万美元是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的。中国虽然在尼日尔的投资涉及原油、矿产行业,被西方国家媒体质疑推行“新殖民主义”。然而和西方企业的疯狂压榨不同,中国与尼日尔属于平等合作关系,不会强买强卖,而且还附带帮助尼日尔建设了很多基础设施。比如,2008年中国投资约3000万美元,帮其建设了一条连接首都尼亚美两岸的“尼日尔河第二大桥”。
在改善交通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其首都的外在形象。2016年,中国又投资450万美元,援建“尼日尔河第三大桥”,进一步改善交通情况。2010年中国投资5000万美元,建设尼亚美综合医院项目,2025年底预计完工,届时将成为西非最大的现代化医院。中国还投资了2000万美元建设津德尔供水项目,2016年竣工,目标是给居民提供自来水,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中国还介绍了索吕克斯国际酒店、塞尼·孔切将军体育场(80年代的项目)等。
▲阿泽利克铀矿,图片来源:网络
与西方的真正殖民者相比,中国向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准,与尼日尔政府打交道。之前一直没什么问题,但如今对方确实有“变脸”的风险。2023年7月份尼日尔发生了政变,军政府上台后推出“资源主权”政策。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尼日尔国家掌控国内的所有资源设施。2024年6月,尼日尔军政府撤销法国欧安诺集团的铀矿开采许可证,理由是“开发计划未达预期”。当年11月,军政府直接完成项目接管,暂停出口。之后,尼日尔政府宣布寻找新的买家,俄罗斯和土耳其都对此表示很大兴趣,接下来自然是“价高者得”。
法国和尼日尔是原来的殖民者和被殖民者关系,虽说尼日尔独立了,但是法国对尼日尔的盘剥,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尼日尔如此“反弹”,希望独立自主,当然无可厚非。外界原本以为,中国凭借许多无偿援助项目,驱逐高管、查封账户、军政府强占项目这种事,大概率落不到我们头上,结果证明并无例外可言。尼日尔政府宣布短暂关闭尼日尔-贝宁输油管道,其实就是拿这件事要挟,展示其对国内石油输出具有绝对的控制力。之后驱逐中国管理层,查封账户等等,也都是在给中国“下马威”,显示自己“不好说话”,“是时候重新谈判了”。
▲尼日尔军政府领导人阿卜杜拉赫曼·奇亚尼,图片来源:网络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所谓的什么中国管理层与尼日尔基层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这只不过是一个没什么逻辑的“借口”而已。那么,通过以上举动,尼日尔军政府到底想达成什么目的呢?第一,尼日尔军政府强烈希望展示出自己与之前政府的不同,他们是“为老百姓出头”、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好政府”,是真正的为了人民的利益开始驱逐外国的“殖民主义者”的政府。不管是真的还是作秀,起码面子上做到了,可以给自己赢得一些政绩,从而稳住统治。
第二,尼日尔军政府也是在“捏柿子”,看看中国是不是“好欺负”。早在2023年7月份,刚刚政变上台后,尼日尔军政府就曾提出过,希望重新审核与中国之间的4亿美元贷款备忘录。实际上这笔钱尼日尔一直没还,如今似乎也有了“不想还”的打算。所谓“重审”,“掐断管道”,就是想看看中国的态度如何,好不好拿捏,实际就是耍无赖。如果真就成功了,那也算是捡了便宜。第三,驱逐中国高管后,军政府必然会借此要求中企提高尼日尔当地工人的待遇,这必然会博得当地工人的一片喝彩声。
▲尼日尔民众中也有不少中国支持者,图片来源:网络
既然尼日尔军政府的目的这么明显,中国又应该如何应对?实际上,我们应该看穿尼日尔军政府的本质:他们是想要借此巩固统治,还是真的希望把中国资本全部驱逐出去。如果是前者,中国大可以“配合演出”。等风头一过再派管理层前往。甚至也可以让渡一部分利益出来,提高当地工人的工资水平,免除贷款的利息,甚至是直接免除贷款本身。
但如果军政府是真打算像对待法国人一样对待中国,那我们就不能心慈手软。针对其企图侵吞我们财产的行为,要么诉诸于国际法律,要么使用武力进行维护,绝对不能白白损失。不过从最可能的情况来看,尼日尔政府并没有彻底驱逐中国的打算。在与西方一众国家闹翻脸后,其能够进行合作的,也就只剩中、俄,土耳其等少数几个国家了。若尼日尔连这些国家都一并得罪,绝对没什么好果子吃。这笔账,他们还是会算的。总的来看,中国和尼日尔之间的这次纠纷,算是在正常的国际纠纷范围内。只要理性解决,一定会有转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