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见爱人4》节目中的三对嘉宾——黄圣依与杨子、李行亮与麦琳、刘爽(留几手)与葛夕,走向了截然不同的轨迹。
2.然而,麦琳和李行亮在节目中的部分抵制声音,使得他们的商业演出现状受到影响。
3.另一方面,杨子、留几手在节目过后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成功转型复出。
4.网友对麦琳的争议和抵制,折射出当下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结构性偏见。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作者丨许云泽(资深媒体人、制片人,新京报、澎湃等媒体撰稿人)
监制丨艾略
《再见爱人4》完结两个月之后,节目中的三对嘉宾——黄圣依与杨子、李行亮与麦琳、刘爽(留几手)与葛夕——在与更大的现实市场接轨过程中,走向了截然不同的轨迹。
麦琳李行亮遭遇部分抵制声音,李行亮的商演甚至没有上节目之前多;而杨子留几手则登上各种节目、带货不停;黄圣依也开启了话剧、综艺舞台的回归。有人完成人设重塑华丽转身,有人再次切中时代脉搏安全着陆,有人则在无尽的折腾中被浪潮吞没。彼时在节目中同时备受争议的嘉宾们,却得到了不同的对待,这是网友在“双标”吗?
重新溯源,这档离婚综艺曾以婚姻和亲密关系为切口,让观众看到人性灰色地带的无数细节。而由节目的议程设置、营销手段等制造出的割裂的舆论场,则折射出当代娱乐工业的残酷生态:任何人想要被看见、吃到流量红利,必须献祭出自己从人设到人格的塑造权。
本期娱鉴将为读者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从综艺本身出发,如果把《再见爱人4》当做《偶像练习生》去观看,那么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可能会有新的答案。
残酷现状揭开市场真相
六个人的发展从开播那天起便注定不同
《再见爱人4》节目收官已两月有余,围绕各位嘉宾的后续发展,仍然是话题不断。
黄圣依在节目中展现出的理智隐忍,以及最后清醒觉悟和潇洒离去的形象,成为她事业翻红的关键。节目收官后,她登上湖南卫视跨年晚会,参与《火星情报局》《最强大脑》等多档综艺,首度触电话剧就出演著名大导赖声川的《让我牵着你的手》,且有长红的势头,被网友视为终于走上“正道”。而杨子虽同步签约同一机构蜂群文化,在各个平台卖力直播,却因其直播间一贯的浮夸炒作和聒噪表演屡遭诟病。这对昔日夫妻的口碑和商业价值,在女明星与豪门婚姻解绑后,拉开了明显的差距,也印证了独立人设在女性主义浪潮下的市场优势。
在节目中阅读《博弈论》的黄圣依
李行亮与麦琳夫妇则演绎了从“话题炸弹”到“商业弃子”的辛酸路。且不说麦琳这样在内娱石破天惊可遇不可求的“综艺天选紫微星”,单说李行亮,在节目中他以“落落起落落落落”的表现示人,中期因卑微形象收获了一些同情分,但也因此人设魅力大减,尤其是令人悚然的堕落式自洽(在观众盛怒阶段与麦琳和好),在一夜之间失了人气,并且引发节目全是剧本的争议。在播出的后半程就开始遭到抵制,后续商演和活动也受到影响。李行亮在2月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袒露:“网友快把李行亮送走了”、“各种丢工作的事,我都没处说”。
李行亮麦琳始终是以夫妻共同体在舆论场和市场上示人,节目播出到一半观众便意识到两个人从没想过真离婚。但这个共同体的命运属实不顺,李行亮的事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一个刻板之人的情歌、一个不幸福者的婚庆“吉祥物”地位是难以服众的。而共同体押注麦琳,希望她能够异军突起的策略也未能成功。节目过后,麦琳开直播、上节目、玩过千禧复古唱跳、走过减肥励志路线、写过一篇又一篇小作文,但都难以在更广大的受众群中产生水花。不断有消息报道,经纪公司无忧传媒因麦琳商业价值跌破合作保底线,打算放弃她。
李行亮接受采访坦言节目完结后,有话题但无工作
另一方面,曾陷入负债、欺骗、摆烂争议的留几手,经过节目过后两个月的窗口期调试,在近日正式开启了直播带货。留几手在节目中公开坦陈转型和复出顾虑,批判视频和直播时代,对带货卖货也曾屡屡表达不齿,但最终却以直播带货的方式完成了转型复出的姿势。小红书战报显示,这场直播单场销量268万,初代网红的“钞能力”复兴,也能看出对于老粉丝黏性和购买力的信心。
而被留几手念叨“妻离狗散”的葛夕,在节目中主打大女主人设,在婚姻这场舆论战中,也赢得了好名声。不过,她目前的发展仿佛没能被好名声彻底托举起来、焕发新生。节目完结后,她的账号内容输出定位在宠物、手工等赛道,短期内无法形成超预期的粉丝转化,也就没能换来明明白白的人气数据和真金白银的经营成交。喧嚣退去,翼装飞行的葛夕尚未找到合适的着陆点。
留几手直播带货
成王败寇,市场对几位嘉宾迥异的态度,和他们各自发展迥异的景况互为印证。当他们各自的个人IP单独被放置在互联网商业语境中时,网友支持、观众买单、用钱投票,变现的每一步都与舆论盘紧密联系。流量在此刻比任何逻辑都更加体现社会达尔文主义,正确有时候不代表人心,而黑红争议之路更不会向决意走上它的人承诺结果。
麦琳式困境始于综艺镜头
单向度接收信息的观众为“双标”背锅
在《再见爱人4》中,经过一系列议程设置、剪辑效果、媒体话题设置,每对夫妻双方都要不断被分出是非对错,从而完成观众的支持-反对-站队,搅动舆论并筛选受众,制造追剧黏性的娱乐圈基操。杨子、麦琳、留几手一度成为“恶人三巨头”,相对承受负面舆论。
但稍加分析可以发现,“恶人三巨头”在娱乐圈名利场和资本市场的身份、底色、位置,都不具有相提并论的基础。——无论杨子黄圣依这样拥有多重身份的跨界资本方,还是留几手及其背后的MCN公司,对于直播变现的操盘能力、流量长尾的运营能力,相比素人起步的麦琳来说,本质上都是资本实力的降维打击。
明星懂得将婚姻残骸炼成事业燃料,老牌网红擅长把时代眼泪变现为情怀经济,而素人终究成为了这场游戏的耗材。
这其中,杨子的情况比较清楚鲜明,过去他捆绑黄圣依炒作、营销,在直播间哗众取宠,在节目中释放爹味;节目过后,尽管黄圣依已经在明面上与其解绑,杨子依然拿“追回黄圣依”、“再次求婚”等各种噱头炒作,直播间套路也没有什么改变。某种程度上来说,杨子是已完成原始积累的既得利益者,他的逻辑是经过了市场验证的,可以批判、可以审丑,但他有他的受众基本盘。
杨子含泪再求婚黄圣依,千言万语汇成三个字“直播见”
而留几手和麦琳,则是两套完完全全不同体系。留几手将“过气”转化为“怀旧”资产,初代顶流网红精准狙击80后消费主力军,用“爷青回”情怀卖出百万货品,将婚姻破裂转化为“兄弟把酒话当年”的叙事。中年离婚男的形象,在离婚综艺中是“不支楞”的负面,但却意外切中中年失意的当下话题。
麦琳的境地则要孤绝和困难得多。无论是真相还是剧本,在《再见爱人4》这个节目中,麦琳贡献了内娱综艺史上数个历史性时刻,如熏鸡事变被称为互联网华人春晚,彼时的舆论盛况无需再多复述。上百个热搜背后,麦琳有两大关键性的问题没能通过节目攻破:
其一是,她以素人面目在节目中广泛面对公众,身份却始终未能突破“歌手李行亮的妻子”,尽管她多次试图以家庭主妇、女性逆袭者等多重标签和角色左突右撞,也借此收获了女性群体、主妇群体的一部分支持,但整体来说,她未能在节目中发展出独立于“李行亮的妻子”之外的自我。尤其当《再见爱人4》成为几乎她全部现状的勾勒时,在独立发展之后,难以通过这个身份继续做经营的支撑。
同时,麦琳的人设和人格塑造,仅仅通过这一档综艺节目展现。一方面呈现得过于极端,一方面又过于“情节剧”,节目没能给她形成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人格设置,更加谈不上人物弧光。她在节目中和后续直播中的具体表现,也难以围绕一个清晰的内核完成有效表达。即便是麦琳的支持者,也需要通过多年前的照片、发言等蛛丝马迹去努力拼凑出一个抛物线性的人物“标本”,为她的行为和遭遇的争议做出合理化解释。
麦琳录制视频回应抵制风波
麦琳转做减肥经验分享、上亲子节目,抵制之声与支持之声直接在其本人评论区呈现
一言以蔽之,回到综艺节目将嘉宾推到镜头前进行剪辑呈现,让观众通过节目对嘉宾建立认知、投射情绪的娱乐功能属性——《再见爱人4》可能和《偶像练习生》、《单身即地狱》等选秀、恋综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相较于《再见爱人1》郭柯宇在节目后成功复出再做演员、《再见爱人3》老刘成功转型直播带货等案例,素人麦琳没能真正通过这档综艺节目形成可继续经营的完整人设,收获属于她的核心变现受众。
护城河的缺失,让麦琳在舆论风暴中如同裸泳者——当部分网友发起抵制时,缺乏公关团队进行舆论对冲,也没有足够作品沉淀维持基本盘。噱头之下,内核难副;如此炸裂,如此遇冷。这或许也是内娱“综艺之神”的争议路线情理之中的结局。从这个角度而言,也难说网友是否双标,又或者“双标”本就是综艺所达成的目的。
性别叙事并非万能钥匙
广泛的偏见和具体的个案造成两极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由麦琳所引发的地震式舆论,即便在女性性别叙事内部,也始终存在比较强烈的割裂。在豆瓣小组,网友以女性和家庭主妇的结构性困境为议题,以麦琳为标本,为女性命运拼命呐喊;在微博、B站,网友形成玩梗狂欢,围绕麦言麦语炮制无数段子,抖音等短视频则更天然适应娱乐化爆发,模仿麦琳、假如你遇到麦琳等话题均有上千万级的跟进,乐此不疲;小红书等平台则较多认为麦琳“不配”代言女性、代言主妇,由麦琳立起的女性主义叙事,引来了针对性的批判和挑刺,还有网友则在另一个维度上批判麦琳式中国家长、麦琳式妈妈、麦琳式怨妇,甚至麦琳式霸凌者。而网友们一边发出“麦琳惊诧论”,一边在淘宝小红书下单“同款熏鸡”,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沉浸式参演”?
麦琳感谢豆瓣小组的支持者
女性“内讧”,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下社会现实中,仍然存在的结构性偏见。同类行为因性别差异产生评价的两极分裂,如杨子在节目中多次打断黄圣依,对黄圣依事业和个人发展甚至交友指手画脚,各种爹味发言,部分观众批判其“男权”,却也有将其解读为“传统男人的责任感”。留几手以“偶像身份”迎娶粉丝葛夕,可以成为婚内不履行义务的免罪金牌,摆烂式沟通却被包装成直男式幽默。而麦琳自始至终深陷“情绪失控”、“歇斯底里”的指责,这种双重标准折射出性别研究中的“表达权落差”,也一次次淹没了理性讨论空间。
然而,麦琳困境很难以性别叙事来完全简单囊括。网友对杨子的默许,源于对其“资本游戏”的本质认知——当他在直播间叫卖“和黄圣依求婚同矿脉和田玉”时,观众认知这是土豪的娱乐表演,对其边骂边围观,消费他的人设奇观。对于留几手的“轻轻放下”,则是网友对其轰炸式快言快语的情绪买单,以及最终离婚结局的鸣金收兵。“离都离了”,似乎离婚已经是对留几手的最终报应,而无需再做追加审判。
而当“熏鸡事变”17次登上热搜、麦言麦语热度碾压杨子留几手、看上去最该分开的一对夫妻却和好如初,同时又缺乏一以贯之的价值逻辑时,观众意识到其成功路径完全依赖争议变现。这种“无才艺、靠撕扯”的走红模式,直接冲击了努力至上的主流价值观底线,引发了网友价值观系统的自卫反击。从节目中期开始形成的抵制声音,最终变成了对“黑红经济学”的抗议行动,而麦琳李行亮则成为了首当其冲的靶子。
归根结底,流量是一种消费主义。麦琳的多个叙事线头,都没能完成对应的人设符号转换。她的变现之路,恐怕充满荆棘。
结语
当我们再次回顾这档综艺,并把节目结束后数月的周期纳入讲述,或许最大的讽刺在于:它让所有人——嘉宾、观众、平台——都成了流量生意链上的共谋者。在华语综艺所创造的舆论对撞历史上,可以说是难以复制的商业成功和伦理失败。
而公众的信任体系脆弱又随机,无数网红明星、经纪公司、资本平台,研究公众并试图利用公众、收割公众,这是一场巨大的生意,也是娱乐工业仍在浩浩荡荡进行的一场巨大的社会实验。也许,只有让流量回归工具属性,让价值重掌定义权,这场困局方有破茧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