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5

评论

12

1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3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存在5个不容忽略的趋势信号

内容提要:

3月中国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PMI环比回升,但均为疫后最低水平。剔除季节性因素后,回升幅度不及去年。新订单增长与从业人员指数下滑矛盾,企业面临订单增加却不扩招的困境。销售价格持续低于购进价格,利润空间受压。业务预期与PMI长期背离,反映政策刺激效果不足,经济复苏基础薄弱。

一、三月份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都比二月份有所回升,但全部创下疫情结束后的新低。

周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看上去似乎不错。国家统计局说,3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扩张加快,制造业产需两端扩张加快,建筑业施工进度加快,服务业市场活跃度总体有所提升。单纯观察3月份的数据,能够勉强支撑这些结论。

图片

单纯从3月份的数据看,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PMI为51.2%,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9%和49.6%,比上月上升0.7和3.3个百分点。大企业PMI高于50的临界值,中、小型企业PMI均低于临界点。

从面对的供给对象来看,面对企业技术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的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为52.0%、52.3%,比上月上升1.2、1.4。形势似乎不错。

但面向最终消费者的消费品行业PMI为50.0%,仅比2月份回升0.1个百分点。

图片

建筑业受气候转暖,各地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等因素影响,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回升,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至53.4%。

图片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服务业景气水平回升,市场活跃度总体回暖。从行业看,国家统计局称,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水上运输、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随着春节效应逐步消退,与春节季节性居民消费相关的餐饮、公共设施管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有所回落。

二、更有说服力的剔除季节性因素的三大行业采购经理人指数,3月回升幅度均不及去年同期。

实话实说,直接用3月份的PMI与2月份对比,看到指数回升,就称这个行业经济好转、回暖,这是违背统计学原理的普通网民水平的解读。因为中国大多数的统计数据,包括PMI,没有剔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而金融系统的季末效用,税务系统的半年效应,以及我们采取的全国集中假期的假日集中消费效应,使得贸然比较不同月份的数据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无知行为。

图片

如果能够负责任地将疫后几年1月到3月的三大PMI并列出来便能非常清晰地发现,实际上2022年12月结束疫情封控措施以来,3月份的PMI都会比2月份有所回升。但2023年以来,3月份的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PMI,同比都在显著下降,2025年3月已经降至疫后3月最低值。

根据骑牛研究所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的计算结果,去年3月制造业PMI比2月份回升了1.7个百分点,今年3月仅回升0.3个百分点;去年3月建筑业PMI比2月份回升了2.7个百分点,今年3月仅回升0.7个百分点;去年3月服务业PMI比2月份回升了1.4个百分点,今年3月仅回升0.3个百分点。

因此,三郎认为,剔除季节性因素,今年3月份三大PMI实际上表现都较为堪忧。

三、新订单指数增加的同时从业人员指数回落,新订单的成色令人纠结。

图片

无论是哪里的企业、哪个行业的企业,在劳动生产率不可能在一个月之内突飞猛进的前提下,新订单的增加,意味着企业需要聘用相应的人手来确保订单的完成。我国可能存在一些国有企业存在活多活少,人员基本稳定的管理弊端,但我们都公认,机制更为灵活的私营企业提供了8成的劳动力岗位。

所以我们需要警惕的是,3月份制造业的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水平继续改善。但从业人员指数为48.2%,反而比上月下降了0.4个百分点。

3月份建筑业的最大核心指标新订单指数为43.5%,比上月下降3.3个百分点;建筑业第二大核心指标从业人员指数为41.4%,比上月下降4.2个百分点。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回落幅度比新订单指数多0.9个百分点。

3月份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47.1%,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但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6.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以上数据表明,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三大指数中,表明企业用工景气度的回落与新订单指数的回升存在显著的数据逻辑冲突。

四、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长期在销售价格指数低于购进价格指数的利润挤压中运转。

图片

从骑牛研究所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绘制的《长期来,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销售价指数一直低于购进价》曲线图来看,蓝、红、绿实线是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的购进价格指数,虚线是他们的销售价格。

这张曲线图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中国企业所面临的价格通缩的压力以及销售价格下降幅度高于采购价格对企业利润造成的残酷挤压。

3月制造业价格指数受近期原油、铁矿石等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9.8%和47.9%,比上月下降1.0和0.6个百分点,销售价格指数比购进价格指数低1.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制造业的下游需求收缩较为厉害。

3月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9.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建筑业销售价格指数为47.5%,比上月下降1.6个百分点。销售价格指数比购进价格指数低2个百分点。

3月服务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8.4%,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服务业销售价格指数为46.6%,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销售价格指数比购进价格指数低1.8个百分点。

所有产业的销售价格指数均比购进价指数低,并都处于低于50的价格涨跌平衡线之下,将给企业带来至少2大影响:

一是企业利润受到价格通缩的挤压。2024年全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3.3%,1-2月继续下降0.3%。

二是将推动3月份-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和消费品价格的继续下行。预计3月份PPI环比或延续下降,降幅或将扩大到0.2%,同比降幅为2.3%左右,较上月放大,大概率全年延续下行格局。

预计3月份CPI将环比下降0.7%,同比下降0.8%,略有放大。

五、企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长期和采购经理人指数背离,信心常在、现实艰难,该如何破局?

图片

我们最近两年在阅读采购经理人指数分析或新闻稿件时,通常可以看到“市场预期基本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0.0%以上高景气区间、相关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较强”等令人欣慰的评价。

果真如此吗?三郎发现,近一年来,全国的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一直大幅低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

3月份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3.8%,制造业PMI指数为50.5%,比预期指数低3.3个百分点;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3%,建筑业PMI指数为53.4%,比预期指数低1.9个百分点;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5%,服务业PMI指数为50.3%,比预期指数低6.4个百分点。

更严重的是,并非3月份如此。最近12个月,制造业PMI指数比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平均低4.1个百分点;建筑业PMI指数比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平均低3.2个百分点;服务业PMI指数比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平均低6.4个百分点。

从逻辑上分析,如果刺激措施针对有效,只需给予足够时间就能推动经济复苏,这个时候采购经理人指数才会明显低于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但如果一年来采购经理人指数一直大幅低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那一定不是大家在等待政策执行的生效期了。毕竟我们这几年每每推出的,都是强刺激措施。理论上强刺激措施一般会在2-3个月内生效。否则,一定是刺激措施药不对症。

我们都知道,编制PMI指数中的分类,绝大多数都是有具体数据支撑的客观指标,但企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则是一种比较主观的容易被调查人员和被调查人左右的指标。

【作者:徐三郎】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26
猪洞出麻痹,祖玛刷天尊,秘境爆开天,三把开天合火龙!
广告破天一刀99999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