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公募基金持有人大会“低参与率”困境:现状、成因与破局之道

2025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持有人大会的召开情况引发了广泛关注。数据显示,在147只发布持有人大会表决结果的基金中,有65只因参与投票的份额未达到法定比例而宣告失败,失败率高达45%。其中,恒生前海高端制造基金和博时可持续发展100ETF甚至出现了零投票的尴尬局面,而鹏华中证传媒指数基金更是二次召开仍未达到权益登记日份额的1/3。这一现象不仅暴露了公募基金持有人大会的“低参与率”困境,也凸显了基金治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低参与率的现状与成因

公募基金持有人大会是基金份额持有人依法行使权利、决定基金重大事项的重要机制,但在实践中,其参与率却长期低迷。从数据来看,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比例较高的基金,持有人大会召开的难度更大。例如,恒生前海高端制造基金和博时女性消费主题基金的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均接近100%,而这些基金的持有人大会均因参与份额不足而失败。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基民参与热情不高是主要原因之一。许多投资者对基金事务的关注度较低,尤其是在市场波动或投资情绪低迷时,参与意愿进一步下降。其次,基金公司对持有人大会的重视程度有限。对于非重点产品,基金公司往往仅将其视为合规要求,缺乏足够的宣传和动员。此外,制度设计与操作障碍也影响了参与率。例如,书面或电子通讯投票流程复杂,部分投资者因操作繁琐而放弃参与。

机构主导与个人主导的差异

从实践来看,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基金在召开持有人大会时具有一定优势。机构投资者集中度高,协调成本低,且资源调配能力更强。在提出议案时,基金公司更倾向于优先满足机构投资者的需求,如流动性管理和风险控制,从而提升议案通过率。然而,即使机构主导,持有人大会的顺利召开仍受多重因素影响。若机构投资者之间诉求不一致,可能导致表决僵局,最终因表决份额不足而失败。

相比之下,个人投资者主导的基金在召开持有人大会时面临更大阻力。个人投资者分散且参与意愿低,导致协调成本高,动员难度大。例如,光大保德信多策略智选基金的持有人大会结果显示,参与表决的份额仅占权益登记日总份额的0.54%,远未达到法定条件。

破局之道:规则优化与激励机制

为提升持有人大会的参与率,基金行业需要从规则设计、技术工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首先,建议降低法定表决门槛。现行《证券投资基金法》要求参与表决的份额需占权益登记日总份额的50%以上,这对小微基金或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基金而言难度极高。未来或可参考欧盟UCITS基金规则,对非重大议案降低门槛至30%~40%,重大议案维持50%,以提升灵活性。

其次,引入“默认投票”机制,借鉴美国共同基金的做法,允许未投票的份额默认跟随多数投票结果,避免因沉默导致表决失败。此外,采用全流程数字化投票和智能触达与提醒等技术工具,可有效降低操作门槛,提升参与度。

在激励机制方面,基金公司可采取多样化措施。例如,减免管理费、托管费或承诺增加分红比例,以吸引持有人参与表决;通过抽奖、积分兑换等形式,向参与投票的持有人提供实物奖励或投资奖励;明确转型后的投资策略优化措施,扩大投资范围至热度较高的行业板块,以提升投资关注度。

生态协同与责任明确

政策监管层面,建议构建基金公司、销售渠道、投资者三方利益协同的治理生态。一方面,明确基金公司的主体责任,实行一定的奖惩机制;另一方面,销售渠道应协同治理,提升投资者参与积极性。此外,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持有人之间应加强沟通,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共同探讨如何调整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的报酬标准、加强基金风险管理等议题,合力发挥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作用。

公募基金持有人大会的“低参与率”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其解决也需多方共同努力。通过优化规则设计、引入激励机制、加强生态协同,公募基金持有人大会的“含金量”有望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推动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