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伊金霍洛美,美就美在民族情谊浓

天蓝、草绿、水清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的生态底色,但这方土地的诗意远不止自然馈赠。蒙古长调与陕北信天游共谱乐章,手把肉与油泼面香交织升腾,各族群众用相通的方言讲述着“安达”情谊。这片土地的美,更来源于各民族群众共同酿就的浓浓的民族情谊。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伊金霍洛旗深谙这一道理,构建“一核引领多点融合八线联动”宣教矩阵,全面深化文化认同。

建成3600㎡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通过7大主题展厅系统展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年均接待研学游客超2万人次。同步打造8条精品研学路线,整合红色基因、乡村振兴、非遗体验等主题,2024年组织研学活动2000余次,覆盖10万人次,实现“边走边学、边看边悟”。依托战国秦长城、朱开沟遗址等历史遗迹,展现边疆与中原文明交融的千年脉络,厚植民族自豪感。创作文艺精品69件,其中舞蹈《马铃儿摇响幸福歌》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原创歌曲《纳林陶亥好地方》斩获全国村歌展演冠军,以艺术形式传递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形成北疆文化新IP。拍摄纪录片《加油吧!464》,通过青海蒙古族学生在伊金霍洛求学的真实故事,展现跨地域青少年“三交”实践,激发情感共鸣。

“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伊金霍洛旗立足资源禀赋,探索出一条以产业共富促进民族团结的实践路径,实现农牧民收入连年攀升。

在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159家企业结对帮扶138个嘎查村,投入资金17.53亿元,实施产业升级、村企联建等项目124个,带动农牧民就业近2万人,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8亿元。在苏布尔嘎镇打造敏盖绒山羊高效养殖园区,通过科学育种和产业链延伸,使养殖户收入十年内翻番。纳林陶亥镇依托“新庙炒米”非遗品牌,打造特色产业,2024年实现经营收益20万元,带动120名村民共享村集体经济红利,走出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路。哈沙图村引入立体化现代农业,实现土地流转与村民就近就业,推动人均收入显著提升。更创新开启“第一书记直播带货”模式,全旗145名驻村书记化身带货主播,累计销售农畜产品超4000万元,惠及1.2万户农牧民,以数字经济激活乡村产业新动能。

图片

纳林陶亥镇新庙炒米加工厂的工人正在制作炒米(石海鑫 摄)

“基层善治保障社会和谐。”

伊金霍洛旗通过构建“全要素网格”和“全科服务体系”,推动服务力量向末梢延伸,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创新打造“1+1+N”联户长基层治理模式,有效破解基层治理信息滞后、响应不畅等难题,通过“微网格”撬动“大治理”,构建起覆盖全旗城镇社区的立体化治理网络,目前已完成3827名联户长选拔配备工作,网格事项办结效率提升60%。整合统战领域优秀代表组建矛盾纠纷调解专家库,同步构建“专职+兼职+职能”三维治理体系,形成多维度协同治理格局,推动统战力量下沉网格,实现群众诉求即时响应、纠纷隐患前端化解、暖心服务精准送达,截至目前,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率突破95%,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开发“伊先办”智慧治理平台,集成数据采集、事件派单、跟踪督办等功能,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线上闭环管理,累计解决民生实事1.2万余件。将基层治理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合,设立“民族团结微网格”示范点56个,开展“邻里节”“同心讲堂”等活动230场次,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相关经验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伊金霍洛实践”。

“文化旅游对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意义非凡。”

伊金霍洛旗以“文旅+”模式打破地域壁垒,构建全域共融新格局,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催化剂”。

以非遗为纽带,构建文旅融合生态,在2025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推出“非遗新春喜乐汇”,活动吸引超10万人次游客沉浸式体验。通过“非遗嘎查”建设,整合蒙古象棋、马奶酒制作等30余项非遗技艺,打造非遗研学基地和主题旅游线路,吸引游客深度体验民族文化,非遗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非遗数字化创新同样亮眼,民歌博物馆、网络微短剧等新形式吸引全网超510万人次观看。依托成吉思汗陵、鄂尔多斯婚礼等国家级非遗资源,打造“草原秘境·多彩成陵”“天骄文化·唱响四季”等文化品牌。推出《天天那达慕》实景剧、鄂尔多斯婚礼实景演绎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将民族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旅场景。联合举办鄂尔多斯暖城音乐节、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等大型活动,吸引全国120余个城市代表参与,促进多民族游客在节庆中共融共乐。牵头成立“蒙陕宁民族团结文旅联盟”,与延安、银川等城市共建红色文旅、黄河文旅、生态文旅三大协作区,推出跨区域文旅惠民卡7.2万张,2024年通过“客源互送、线路互联”机制,实现省际游客互通量增长58%,带动沿线民族特色餐饮、民宿产业增收1.3亿元。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共490.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98.7亿元,民族团结进步与文旅经济实现“双促双赢”。

伊金霍洛旗的美,美在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更美在各族群众心手相牵的深厚情谊。伊金霍洛旗,正奋力书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新时代篇章。(温馨 石海鑫)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