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稳稳前行
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古朴民居
掩映在山色中
云雾缭绕间,勾勒出一幅
绿意盎然的秀美田园画卷
这里是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
曾是个藏在大山深处、不为人知的小茶乡
这里的种茶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
清朝时期还曾作为贡茶进入宫廷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世代种茶、制茶、饮茶
茶已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今年71岁了,每天清早起来就要先泡上一壶茶,去地里干活也要带上一壶,365天离不得一天。”端起茶碗,洪文秀老人笑着说,在太极村,不仅大人离不开茶,小孩子也从呱呱坠地,便开始喝茶。
好茶叶,生态是基础,加工是关键。前些年,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加工技术,当时的太极古茶价格低,且品质参差不齐,乡亲们“守着金山却揭不开米锅”,导致宝在山中无人问。
近年来,亮岩镇开始转变思路,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效转化路径,摸索“生态+产业”发展道路,因地制宜发展太极古茶产业。为加快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亮岩镇鼓励茶企、合作社以入股、租赁、合作等方式,推动古茶树保护与开发。
“以前茶青背到街上,几块钱一斤都不好卖出去,现在直接送到家门口的茶厂,明前茶青按照80元—100元一斤收购,一亩茶一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大家种茶的收益都很可观。”茶园里,村民漆国友指尖翻飞,忙着采摘新一年的春茶。
曾一度遇到发展瓶颈的太极古茶,现在成了家家户户管护良好、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经过这些年的长足发展,沉寂了千百年的古茶树,重新焕发了生机。得益于粤黔东西部协作支持,太极村的茶产业实现了从“小而散”到集约化、品牌化的转变。太极古茶的品质和知名度得到了提升,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扩大。
同时,区人民法院在古茶树核心区域颁布司法保护令,筑牢了司法保护屏障。通过各项政策措施的加持,目前,全镇古茶树开发面积从原来的1200亩增加至5000亩,户均年增收近6000元。
“今年全镇预计可采收茶青8万斤,
带动1100户茶农增收致富。
我镇将持续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茶文旅融合为主题,
发展乡村康养旅游、茶园民宿、研学等,
助力古茶资源实现生态价值。”
亮岩镇党委副书记陈莹表示。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
美了茶山、富了茶农
小小的一片太极古树茶叶
承载的是一段历史
更成就了一个产业
富裕了一方百姓
太极村正描绘着绿水青山
既是自然财富
又是经济财富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