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5

评论

3

6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特朗普关税政策来袭:底特律车企承压,高端车型价格或上涨1万美元

AI划重点 · 全文约2016字,阅读需6分钟

1.美国总统特朗普于4月2日正式启动其任内最激进的关税政策,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全面实施征税,被称为“解放日”。

2.此次关税政策主要针对在美国本土产量较低的汽车制造商,实施“精准施压”,全球供应链仍难独善其身。

3.由于关税影响,底特律“三大车企”首当其冲,福特、通用和斯特兰蒂斯等跨国车企各寻出路。

4.分析师预计,高端车型价格可能上涨1万美元以上,普通车型涨幅也将达3000-4000美元。

5.然而,政策预期的不确定性使车企陷入“短期合规”与“长期赌局”的两难,全球汽车产业链效率下降、成本激增的可能性增大。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美东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启动其任内最激进的关税政策,将对所有进口商品全面实施征税,并将这一天命名为“解放日”。此举的核心目标是通过25%的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关税,迫使全球汽车产业链向美国本土回流,以重建美国汽车制造业的“辉煌”。然而,这一被特朗普视为“经济独立宣言”的政策,正被业内视为一场代价高昂的“豪赌”。

图片特朗普宣布对进口到美国的汽车和汽车零件征收25%的新关税,图源:Getty Images

关税政策的“精准打击”与行业“地震”

早在今年3月26日,特朗普政府便提前释放信号,宣布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高额关税,而4月2日的全面关税不过是此前政策的延续与升级。值得注意的是,此次25%的关税并非“平均征收”,而是针对在美国本土产量较低的汽车制造商实施“精准施压”。根据《美墨加协议》(USMCA),每年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的360万辆汽车中,只有符合“75%区域制造”标准的车型,可按非美国本土零部件价值征税,其余进口车辆将面临全额关税。

汽车零部件关税则将从5月3日起生效,尽管符合USMCA标准的零部件可暂获豁免,但美国汽车产业依赖的全球供应链仍难独善其身。数据显示,美国市场销售的汽车零部件平均50%来自海外,即便是全部车型均在本土生产的特斯拉,也无法摆脱对进口零部件的依赖。杰富瑞投资银行(JEF)直言,关税实施的速度与规模堪称“史无前例”,而特朗普政府此前多次推迟对加墨的关税,实则是为全球范围的关税布局争取部署时间。

车企分化:底特律“三大车企”承压,跨国巨头各寻出路

政策冲击下,底特律“三大车企”首当其冲。福特、通用和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由PSA集团(标致雪铁龙集团)和FCA集团(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以50:50股比合并组成的一家新的全球性汽车集团,也是玛莎拉蒂的母公司。编者注〕长期依赖从加拿大、墨西哥进口的整车制造及零部件,通用汽车2024年更是从韩国工厂进口了46万辆整车。伯恩斯坦分析师指出,即便福特和通用两大巨头将部分成本转嫁消费者,但是2025年利润仍可能同比暴跌30%。相对而言,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因墨西哥工厂使用大量美国产零部件,受冲击稍小,但仍面临很大的潜在舆论压力。

跨国车企的处境更为复杂,据悉,丰田每年向美国出口53万辆汽车,大众旗下奥迪品牌多数车型产自欧洲,宝马、奔驰因发动机和变速箱依赖欧洲供应链而难以豁免,保时捷、捷豹、路虎等纯欧洲生产的品牌则将承受全额关税。分析师预计,高端车型价格可能上涨1万美元以上,普通车型涨幅也将达3000-4000美元。随着库存消耗,关税影响将在数周内集中显现,车企被迫在“成本自担”与“涨价流失客户”间艰难抉择。

图片图为加州尔湾的一家汽车经销商,图源:路透社

长期困境:供应链重构之痛与政策不确定性

关税的真正挑战在于对全球产业链的颠覆性冲击。特朗普政府希望车企将生产从墨西哥、加拿大迁回美国,但考克斯企业(Cox Automotive,一家全球领先的汽车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编者注)的艾琳·肯汀(Erin Keating,音译)指出,改装工厂、雇佣高成本的工会劳动力将进一步推高成本,新建或重启工厂更需2-3年的周期,这是很不现实的。标普全球汽车(S&P Global Mobility)的斯蒂芬妮·布林利(Stephanie Brinley,音译)则提醒,车企需要做出影响未来20年的产能布局决策。AlixPartners(一家国际知名的专注于提供企业重整和财务顾问的咨询公司,编者注)数据显示,新工厂将最大限度以机器替代人工,以抵消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然而,随着自动化生产趋势的加快,即便实体能够回流美国,恐怕也难再现“就业热潮”。

更棘手的是政策预期的不确定性。尽管特朗普宣称关税将贯穿整个总统任期,但下届政府随时可能推翻这一政策。车企陷入“短期合规”与“长期赌局”的两难,部分企业正试探“以产能转移换取关税减免”的谈判空间。然而,即便在美国本土重建供应链,墨西哥的低成本优势(如线束等劳动密集型部件)仍难以替代,政策与市场的矛盾正在撕裂北美汽车产业的既有生态。

图片图为2024年度美国汽车销量按生产国划分表,图源:经济学人

消费者与市场:“解放”背后的代价

特朗普本人对“汽车涨价”态度强硬,声称“不在乎”价格上涨,但市场规律正显露出冷酷一面。2024年数据显示,美国汽车销量为1600万辆,分析师预测2025年销量可能下降100万甚至更高的250万辆,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低价车型,这类车型本就利润微薄,无论进口还是本土生产均难以消化关税成本。当汽车变得更贵、选择更少,低收入消费者将被逐步挤出市场,所谓的“经济解放”正演变为“消费降级”的悖论。

从全球视角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引发连锁反应,欧盟、加拿大等“盟友”威胁将采取报复性措施,WTO争端解决机制或将再度成为博弈场。这场以“美国优先”为口号的产业保卫战,最终可能导致全球汽车产业链效率下降、成本激增,而美国制造业能否真正“复兴”,仍需在市场规律与政策干预的碰撞中接受检验。

当关税大棒落下,汽车行业的“解放日”更像是一场艰难转型的起点,在政治目标与商业逻辑的裂缝中,没有人能确定,这究竟是重建的开端,还是又一次代价高昂的试错。

本文编译自《经济学人》

原文链接:https://www.economist.com/business/2025/03/31/donald-trumps-plan-for-american-carmaking-is-full-of-potholes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