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以来,山东信托营业收入、净利润已经连续四年同比下降。
2024年山东信托被卷进多起舆情漩涡,比如,被员工实名举报、信托产品违约、卷入山东国盈财新“伪城投”融资骗局等。近日,山东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东信托”)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山东信托全年营业总收入9.05亿元,同比下滑24%;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下降9.98%。值得关注的是,山东信托自2021年以来,营业收入、净利润已经连续四年同比下降。这一数据背后,既折射出信托行业“非标转标”的深度调整压力,也揭示了传统盈利模式难以为继的现实困境,同时,还反映了山东信托违约风险事件的增多。根据2023年业绩报告,2023年山东信托全年营业总收入11.91亿元,同比下降21.1%;净利润1.59亿元,同比下降43.4%。根据2022年业绩报告,2022年山东信托全年营业总收入14.45亿元,同比下降18.7%;净利润2.80亿元,同比下降40.15%。根据2021年业绩报告,2021年山东信托全年营业总收入为17.79亿元,同比下降22.9%;净利润4.69亿元,同比下降25.4%。
根据2020年业绩报告,2020年山东信托全年营业总收入23.06亿元,同比上升22.2%;净利润6.28亿元,同比下降5.4%。关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山东信托在年报中称,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宏观经济政策及金融市場的波动给业务带来挑战,公司创新业务的增加可能不能夠抵消传统业务的下滑,因此本公司的信托业务将持续受到中国整体经济及金融市场状况的重大影响。监管政策也是影响业务的一大重要原因。山东信托称:监管部门持续关注信托行业的发展状态,发布了多项规定和政策以不时鼓励或不提倡甚至是禁止某些种类的信托业务开展。公司需要持续调整信托业务结构和经营模式以遵循该等规定和政策。此外,中国其他金融行业的监管环境也可能间接影响公司的信托业务。另外,公司固有业务的表現、来自其他信托公司的竞争、利率变动等因素也是影响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的不利因素。截至2024年12月31日,山东信托作为原告及申请人牵涉七宗重大诉讼或仲裁案件,金额16.31亿元;作为被告牵涉四宗重大诉讼或仲裁案件,金额7.47亿元。
2024年山东信托不仅因自身经营问题业绩持续下滑,而且被卷进多起舆情漩涡,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比如,被员工实名举报、信托产品违约、卷入山东国盈财新“伪城投”定融融资骗局等。2024年7月,山东信托员工郑某某实名公开举报“山东信托圆泰222号集合信托计划”,称其存在不当管理行为,该行为导致了委托人遭受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不过,举报信中并未明确说明是什么不当管理行为,但是该举报事件暴露出公司内控缺陷及管理信任危机公开信息显示,圆泰222号成立于2021年7月15日,信托规模4.9亿,信托期限18个月,代销机构为平安银行。
2024年2月,据山野债夫报道,山东信托-致远107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逾期2个月,资金投向于山东高密市红高粱集团。
2024年11月,山东信托·城市发展207号公告违约,借款人西安高新区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以上两个信托产品后续或已解决,但也发生了逾期,造成不好的影响。
此外,山东信托还因“业务创新”被卷入“伪城投”融资骗局事件。具体情况大致是:
2022年9月26日,山东国盈财新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显名唯一控股股东是山东信托。
恰逢2022年正值山东地区暴雷高峰期,县级城投有大量融资需求,在融资中介的撮合下,山东国盈财新为多地城投公司开展融资业务。山东国盈财新凭借山东信托子公司身份,取得了投资人的信任。
山东国盈财新和城投公司合资成立一家新公司,各占股50%,以新公司为借款人,发行定融产品向公众募集资金。为了让投资人认可是政信产品,城投公司会同时作为担保方。
山东国盈财新和城投公司签有抽屉协议,借款人募集到的资金,一部分放款给城投公司,另一部分则由借款人自行支配使用。产品到期后,借给城投的那部分按时回款了,而借款人自行支配使用的部分则不知去向,构成违约。而作为担保方的城投公司,在担保合同上玩起了文字游戏,担保的内容是:甲方发行产品的融资金额投资给乙方投资于有关项目。也就是说:只担保放款给城投公司部分的金额,其他的不履行担保义务。山东信托也于2023年8月31日发布声明称:“山东国盈财新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是我司根据委托人委托通过信托产品投资设立的公司,非我司以固有财产设立的公司,我司按照委托人指令行使受托人职责。” 山东信托的声明,撇清了自己的责任。但该事件在2024年持续发酵,引发多起投资人举报和现场活动。山东国盈财新与城投公司配合发行“伪城投”定融产品,部分资金被挪用,山东信托虽声明撇清责任,但其间接参与导致品牌形象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