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6

8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封面故事丨AI时代,教育人的大问题

图片



AI汹涌,人何以为人



童世骏:


对于人文学科的教育和学习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做”什么,也不是“有”什么,而是“是”什么:人文学科领域内或人文学科话题上的人机对话甚至机器对话再热烈,人机对话或机器对话生成的文本再精彩,也不具有只有肉身人之间的主体间交往和世代间累积才真正具有的“人文意义”。


张安仁:


过去,教育的核心目标是让个体掌握技能,以适应社会的生产体系,并确保他们有能力在生存竞争中立足。而在 AI 时代,教育的目标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它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寻找存在的意义”,帮助个体找到自身存在的理由和方式。

如果生存不再是问题,我们该如何存在?这个问题必然没有标准答案,但它是人类很快要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会成为新的苏格拉底,还是新的雅典公民?或者达·芬奇、特斯拉?还是成为垮掉的一代?


王珏:


在AI时代,教育者将面临双重挑战:一是如何利用 AI 帮助教学工作提质增效;二是如何培养下一代。而后者,正在成为越来越严峻、越来越急迫的“大问题”。面对这些“大问题”,教育者需要摆脱传统教育的惯性,向深处扎根、向高处成长,从情感、高阶思维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与实践。



ChatGPT 发布以后,谈论人工智能教育的声音不绝于耳。此时的教育数智化,多在大数据分析上,真正的大语言模型运用还停留在探讨层面。


2024 年12月26日晚,DeepSeek横空出世,拉近了和世界领跑者的距离,这预示着AI 进入教育领域的序幕正式拉开,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团队群雄并起。


本刊记者就 AI 教育探索与国内教育大家对话,探讨科技与人文的关系、科技与教育的关系,同时深入一线,从学校到区域、从设计者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呈现成都和深圳 AI 教育探索的样本。


科技与人文的角力背后,实则是教育目标的再定义。唯有让技术成为拓展人文疆域的工具,而非取代人性的霸主,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的完成”。这是教育人需要面对的“大问题”。



图片

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