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米SU7标准版纯电动汽车在安徽高速公路上发生严重事故,引发关注。
2.小米官方表示已联系车主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但未提及车门是否锁死的问题。
3.欧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焦春雷表示,责任认定存在复杂性,小米一般只会配合相关部门调查。
4.由于此次事件,小米集团港股跳水,盘中跌幅一度超过6%。
5.小米官方表示将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并严格遵循调查结果,确保事件处理公开透明。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源:视觉中国
文丨雅萱 饶富英
编辑丨叶锦言
出品丨深网·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
近日,小米SU7标准版纯电动汽车在安徽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备受到外界关注。
4月1日午间,小米官方发布声明,公告了事故发生详细时间线和相关数据,但对“车门是否在事故发生时锁死无法打开”等问题并未提及。
小米在公告中称,“碰撞发生后,我们立即与车主取得联系,了解非车主本人驾驶。同时,紧急救援呼叫车上乘员,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事发后,有自称事故遇难者家属在社交平台透露,“从事件发生到现在,小米从来没有人联系过我,也没有给我来过一个慰问电话。”
对于这场事故的权责问题,亚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焦春雷律师表示,“自2016年特斯拉推出自动驾驶功能以来,国内外(包括美国)已发生多起高速公路场景下的典型案例,这类事故的责任认定存在复杂性。主机厂一般都不会直接接触车主或者驾驶人家属,等交警部门责任认定后,再确定界定责任归属,小米一般只会配合相关部门调查。”
对于外界关注的“是否存在车门在事故发生时锁死无法打开的情况”,小米公司未在回应中提及。而小米汽车客服方面表示,若遇到车辆断电车门锁死的情况,可尝试在车辆下方找到应急解锁,“车辆配备了机械把手,在断电的情况下也可以打开。”
对此,焦春雷律师表示,“一般而言,主车厂在卖车时需要对智能驾驶等安全这些功能进行告知。”
对于此次事故的权责问题,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张烨阳律师表示,“单就这次的事情,现在新闻爆出来的细节不清晰,准确的责任划分还不好确定。一般这种情况,如果是车主自己驾驶失误或者意外事件造成事故发生,则跟产品和厂商无关。但如果是因为车辆硬件或者车机系统设计缺陷导致事故发生、驾乘人员损伤,则会适用产品侵权责任。”
财报显示,小米SU7于2024年3月28日推出,截至2024年12月31日,Xiaomi SU7系列 首年交付量达136,854辆。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汽车SU7的代工厂包括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此外,小米在北京亦庄建有汽车工厂,负责生产小米SU7。
在智能质检系统方面,据小米官方曾在微博表示,在生产线上,小米使用了自研的“X-Eye”检测系统,其准确率超过99.9%,实现了高精度的质量检测。
在整车测试验证跑道方面,小米曾在官方微博表示,在全部装好后,小米汽车要先去经历一段“坏路”,这里设置有18多种特殊路况,每一辆从工厂下线的小米SU7,都要首先在这里完成总长2.5公里、设计时速120km/h、涵盖18种路况的整车测试验证跑道后,才能交付到用户手中。
受此事件的影响,今日午后,小米集团港股跳水,盘中跌幅一度超过6%。截至发稿(4月1日15:19),小米股价报46.95港元/股,跌幅4.58%。
小米官方回复:
据小米公司发言人微博消息:
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我们对此深感痛惜。
据初步了解,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碰撞发生后,我们立即与车主取得联系,了解非车主本人驾驶。同时,紧急救援呼叫车上乘员,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此后,警方随即抵达现场,全面介入调查事故。同时,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于30日赶赴铜陵,在警方的指导下,积极配合调查、取证等各项工作,并于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我们所掌握的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我们将继续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并严格遵循调查结果,确保事件处理公开透明。
同时,我们的专项组也将在警方的许可与指导下,与事故受难者家属取得联系,全力协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