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87

评论

50

6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90后东北姑娘在南京帮父母摆摊创业,网友调侃“望父成龙”

AI划重点 · 全文约1470字,阅读需5分钟

1.58岁的管清珍和56岁的丈夫从东北来到南京创业,开了一家东北延边烧烤摊。

2.他们的女儿王彤硕士毕业后也在南京工作,说服父母来南京创业,现在一家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3.为了吸引顾客,管清珍夫妇在烧烤摊上安装了带冰柜的推车,保证食材新鲜。

4.由于管清珍夫妇的烧烤味道地道,吸引了大量回头客,现在他们的顾客微信群已经有300人。

5.尽管有网友质疑他们让父母来南京创业的行为,但王彤认为这对父母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和机会。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3月底的南京,晚上7点左右夜幕慢慢降临。中山门大街路边来来往往是下班回家的人群,管清珍夫妻俩一天中最忙的时候才刚刚开始。“东北烧烤嘎嘎香,要来点吗?”“这份微辣,在这吃。”……伴随着爽朗的笑声,3月31日晚7点,管清珍和丈夫的东北延边烧烤摊正式开张了,这时候刚下班的女儿王彤也骑着“小电驴”赶来了。

今年3月是这对东北夫妻“迁徙”来南京创业的第10个月,王彤说:“一开始他们不愿意来的,是我‘忽悠’他们来了,现在我有空就跟拍他们摆摊的过程,网友说我是‘望父成龙’,我回复评论‘50多岁正是闯的年纪’。”

图片

年过半百,为了女儿换个城市再“创业”

每天下午5点,管清珍和丈夫会准时出现在中山门大街附近,摆好食材,备好调料,生好炭火,等待食客。管清珍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在延边生活50多年没有离开过,现在南京成了她的“第二故乡”。

管清珍今年58岁,额头已经有几缕白发,丈夫56岁。年过半百的他们,在职场上已经属于老龄了。退休后,管清珍就做点手工活,夫妻俩每月能挣9000元。来南京摆摊卖烧烤,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一次创业,管清珍说,在决定做烧烤之前,他们一家做了“市场调研”,逛了几个夜市发现烧烤最好卖,恰好这门手艺她丈夫已经做了十多年,最后全家一致通过。

图片

去年6月,他们买了一辆价值2000元的烧烤推车,开始摆摊之路。夏季南京温度高,他们进的食材一般只够单天的量,有顾客担心卫生问题,提醒他们买一个带冰柜的推车。就这样,去年7月份他们又投资两万元买了个带冰柜的推车。更换了设备,烧烤摊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一个多月便回本了,现在他们的顾客微信群已经有300人了,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赚2000多元。“我们做的是延边烧烤,辣椒面都是从老家快递过来的,就是想做出东北烧烤的味道,从第一次出摊到现在,来得最多的就是回头客。”

谈起为何来到南京,管清珍说女儿定居在南京了,主要是女儿想让父母过来。管清珍是妈妈,也是女儿,她最难割舍的是在老家80多岁的父母。“好在手机可以视频通话,每次视频就能看到,这样好一些。”

管清珍一边与记者聊,一边忙活,手边的本子上记着每一单的价格和串串的数量,托盘装好顾客的点单,她顺手递到了丈夫跟前,“这份中辣,打包带走。”

图片

是“望父成龙”还是开启幸福团聚生活?

90后的王彤硕士毕业后来南京已经4年了,去年结婚后在南京定居。作为独生女,她很恋家,可是工作后回父母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以后父母要在自己身边,来南京能早点适应环境。怎么说服父母到南京来呢?王彤说,一开始父母不愿意离开家乡,刚来南京时甚至没带什么衣服,还想住一段时间就走,“全靠我忽悠来的”。

为了让父母心动,王彤开始用行动证明,她先迈出了摆摊的第一步。从发夹到烤肠,再到寿司,她一边摆摊一边拍视频发给父母看,低成本的摆摊也有收入进账,这才慢慢让父母动了来南京试试的念头。

现在9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一家人在一起享受了天伦之乐的同时,还有了一份新“事业”。把父母摆摊的视频发到网上,每条视频下的评论王彤都会看,“父亲有技术。”“有爱你陪伴你的父母,好幸福。”虽然只有几百的粉丝量,但好的时候视频播放量已经有8万了,视频下的每条评论王彤都会看。

图片

“其实拍视频主要是记录他们摆摊的过程,他们50多岁可以辞去老家的工作,来南京摆摊,这个举动就是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到的,我想给他们加油打气。当然也有很多网友在评论下问烧烤在哪,也能带来一点生意。”王彤说出自己拍视频的初衷。

在带来流量的同时,不可避免也有些许争议。“好一个望父成龙。”“这就是在折腾父母。”“别让他们受罪了,父母肯定想帮你分担点,烧烤太辛苦,做点力所能及的。”“不如回老家拿9000。”

面对这些网友评论,王彤说,以父母的性格,来了南京肯定是要找点事情做的,在家闲不住。“让他们当老板,还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在南京还能闯出一片小天地来,我觉得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晚上8点,客人越来越多,铁签子穿着肥瘦相间的猪肉,往红炭火堆里一杵,油星子炸开香味也随之漫开,昏黄的路灯下一家三口忙碌着他们的“新事业”。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梦云/文 刘畅/摄 顾闻/后期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