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4

评论

1

24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小米SU7高速上碰撞爆燃致3死,官方的回应让家属无法接受

图片
最近这两天一起事故在各大社交平台和车友群上传得沸沸扬扬,几个话题这两天都挂在热搜。3月29日晚,安徽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发生一起惨烈交通事故。一辆小米SU7在行驶过程中撞上隔离带水泥桩后起火,导致车内三人不幸遇难,引发了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安全性的广泛讨论。
图片
图片
图片
咱们也简单讲述下整件事故过程,据警方初步调查,事故车辆为小米SU7标准版,事发前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模式,以116km/h的时速巡航。因路段施工,车道被临时封闭并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到前方路障后,系统发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的语音提示并自动减速。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视频来源:@玄星芒)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驾驶员在1秒内接管车辆,实施转向和制动操作,但最终仍以约97km/h的速度撞上护栏。碰撞后,车辆电池迅速爆燃,门因断电锁死,乘客无法逃生。家属称“三人活活烧没”,质疑车门应急机制有效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过了持续15分钟的燃烧,车辆主体结构被烧蚀。仅存碳化的车架和部分金属部件,从残骸可见,电池包完全解体,电芯碎片散落周围。乘员舱座椅骨架变形,安全带锁扣因高温熔断。
图片
图片
事故发生第三天,小米官方发布了一则声明,称已成立专项小组赶赴现场,配合警方调查并提交了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数据显示,从系统提示障碍物到碰撞发生仅间隔4秒,驾驶员接管后两次调整方向盘并增加制动力度,但未能避免事故。
图片
紧接着疑似遇难者家属也发布了一则质疑小米的帖子,家属对小米的处理态度表示不满,称事发后未收到官方慰问或主动沟通,仅通过公告形式回应。仅将事故车辆送至北京鉴定,缺乏透明度。家属提出核心疑问:为何碰撞后车辆自燃?为何车门无法解锁?要求小米正面回应等等。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视频来源:@直播海南)
图片
目前咱们也不要盲目下定论,具体事故原因还是需要等待警方通知。事已至此,仍是有部分网友提出疑问,事故发生了三天官方才出声,未免有点怠慢。还提出NOA从发出预警到碰撞这一过程时间太短,车主并不能及时反应,如果能更早识别风险并主动避险,或许能可能避免悲剧?
图片
图片
图片
不知各位有没有注意到一点,事故车辆为小米SU7标准版。无激光雷达的版本,对施工路段临时路障的识别存在延迟。再加上其NOA辅助驾驶模式仅仅是用视觉模式来进行探路,而晚上的视线可能并不清晰并不精准,这或许是无法及时识别风险或避险的原因之一吧。
图片
图片
最后,此次悲剧再次为智能驾驶普及敲响警钟。尽管车企不断升级技术,但道路环境复杂多变,极端情况下系统仍可能失效。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NOA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并非是“自动/无人驾驶”,过度依赖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