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

评论

2

17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煤矸石处置乱象被央视曝光 山西吕梁倒查五年

摘 要


煤矸石处置不好,将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煤矸石处置在山西省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科学有效处理面临人力、经费、技术、标准等多方面的困难。



图片
看上去像煤炭,实际是开采煤炭产生的废料——煤矸石。在煤炭大省——山西的一些县市,煤矸石被随意倾倒。煤矸石在倾倒、填埋的过程中会飘来大量的扬尘,无奈之下,村民只好在自家院里搭起了顶棚,透明的顶棚上已经布满了黑色的粉末。这是煤矸石随意倾倒导致影响群众生活的寻常一幕。
近日,央视曝光了上述现象。虽然称不上触目惊心,但煤矸石无序堆放引发的各类乱象是困扰山西许久的老大难问题。这一问题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自3月25日以来,《中国企业报》走访山西省吕梁市的一些县市发现,煤矸石倾倒现象虽处于治理中,但倾倒者逃避打击治理的招数不断升级。选择场地、租赁场地、批量运输等已形成一个固定产业链吕梁市生态环境部门相关人士指出,央视曝光的情形只是这个现象的冰山一角。
由于煤矸石并不是毫无价值的废料,而是有很多二次利用的机会。因此,有观点指出,作为产煤大省的山西,已经重视煤矸石处置,有必要加强探索,实现“变废为宝”,真正走出煤矸石之困。

图片

违规处置、随意倾倒仍频现
资料显示,煤矸石是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同时也是中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废弃物之一。煤矸石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成分,同时富含金属、碱土金属和硫化物等,因此是无机盐类污染源,可通过大气降水淋滤而污染环境。其中的有害成分和化学物质可以进入大气、土壤、地表、地下水,造成环境污染,通过环境介质直接或间接进入人体,威胁人体健康。
央视《财经调查》曝光的内容显示,涉及煤矸石违规处置的区域包括吕梁、临汾、晋中三个地市。除了粉尘污染,还存在污染水井、污染汾河支流河道等问题。
3月25日以来,《中国企业报》走访吕梁市的多个县市发现,作为产煤大市的吕梁,此前曾多次被爆违规处置煤矸石。当地山沟众多的地形,为排放煤矸石提供了天然的便利场所。
位于吕梁市离石区贺家塔荞麦山底东沟,原本是一条长600多米、宽约200余米、深达40米的山沟,现已被煤矸石完全填平,表面虽被黄土碾压遮挡,但边角处外露的煤矸石仍清晰可见。
据当地村民介绍,往此地倾倒煤矸石的,是山沟入口处的吕梁离石交口煤业有限公司。
同样在离石,位于城北的山西吕梁离石永聚煤业有限公司,也曾多次被当地村民举报向附近村庄山沟里倾倒煤矸石。据当地村民介绍,每次举报后,该企业都会派铲车上来给煤矸石堆覆盖一层黄土,事后再继续倾倒。
此次被央视曝光的孝义市,亦有多家煤矸石填埋场存在违规现象,其中不乏山西省属国有煤矿。
以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旗下的高阳、正帮、正善煤业为例,该煤企所产煤矸石都运往附近正规的煤矸石填埋场。但其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却存在运输车辆超载、填埋过程不合规的情形。大部分煤矸石被运往填埋场随意倾倒,直至无法堆放时,才会派铲车覆盖黄土作平整处理,但所盖黄土厚度远不够相关标准。

图片

违规处置乱象背后的经济账
据孝义市当地一家与煤矿签订处置协议的煤矸石填埋场负责人介绍,当地填埋场大部分由煤矿所在地村民个人承包,每吨向煤矿收取8元左右的处置费,但不少填埋场还需向所在村里上缴每吨2元的费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摊薄了承包人的利润,所以老板们根本不会严格按规定处置,即便是被树为煤矸石治理标杆的汾西水峪煤业也存在煤矸石堆层、覆土厚度不达标的情况,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执行都得赔钱。”这位填埋场负责人说。
同时,煤矿还要向运输车队支付每吨25元左右的运输费用,加上8元左右的处置费,每处置一吨煤矸石,煤矿就需至少支付33元的成本。
而偷排至附近的山沟,则仅需支付给重卡司机每车三四百元即可。一般此类业务都会承包给山沟所在地的村民,由他们来安排司机运输。“因为都是短途运输,执法部门不易察觉,很多车辆都严重超载,隐患极大。”上述填埋场负责人透露。
此外,当地也存在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和人员不足的问题。据吕梁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士介绍,该局及下辖县市分局的执法人员仍然有限,很难对辖区内产矸企业、煤矸石处置企业进行全面监管。
除此以外,当地有关门部门此前曾收紧对煤矸石填埋场项目的审批,个别县区甚至明确不予办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倾倒煤矸石乱象的发生。
而随着近年来煤炭行情一路下滑,当地生产煤矸石的企业选择违规偷排、处置企业减少处置流程缩减开支,已成当地公开的秘密。
而在央视此次报道中也提及,受访的临汾市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提到,煤矸石处置是历史遗留问题,长期以来,尽管知晓问题的严重性,却始终未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由于生态环境部门缺乏专项资金进行处置,只能跟出现问题的属地政府反映,能否解决,要看属地政府。

图片

停业整顿+倒查五年台账能否根治?
《中国企业报》了解,央视此次曝光后,为坚决遏制煤矸石随意倾倒和不规范填埋处置等违法行为,消除生态环境污染隐患,山西多地生态环境部门就煤矸石填埋场开展专项整治整改行动。
其中,孝义市政府已要求该市23家矸石填埋场全部停产整顿,验收合格后方可运营。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正在配合省督导组,对当地填埋场土地性质、环评、资质等进行检查,并在现场用专业仪器对煤矸石堆层厚度、覆土厚度进行测量。
在此次多部门联合行动中,一家名为孝义市雍盛固废治理有限公司引起了调查组工作人员的注意,“包括防渗层,拦矸坝、截洪沟,消力池等设施的建设水准,煤矸石堆层、覆土厚度远超其他同行,是为数不多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执行的企业。”上述生态环境局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由于该企业目前已入不敷出,经营极为困难,仅靠在填埋场复垦的土地上种植小麦等农作物勉强维持运营,该公司老板也当地媒体称为“煤矸石上的麦田守望者”。
同样被曝在玉米地附近大量堆放煤矸石的汾阳市,也要求该市所有产矸企业向生态环境局上报煤矸石处置合同及近五年生产台账。
但即使在高压态势下,也有个别此前对煤矸石处置并不规范的产矸企业连夜赶制处置资料文件,以应对检查。
据《中国企业报》了解,在近期召开的吕梁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吕梁市长熊义志提出,要深入开展工业固废专项整治工作,认真排查非法堆存的煤矸石、粉煤灰、赤泥等工业固废,扎实推动清理整治和专项执法活动,全力打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位长期关注吕梁的环保人士指出,希望当地能借助此次整治行动,真正意义上的解决煤矸石的治理乱象,而不是“一阵风”过后,涛声依旧。
《中国企业报》也注意到,山西省在2024年出台《山西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方案》聚焦山西省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历史堆存量大、消纳困难以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利用处置问题,确定了8项主要工作任务,25条具体措施。
其中涉及煤矸石的包括:强化煤基固废源头减量措施。严格控制煤矿开采采高、掘高,减少破岩厚度,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降低煤矸石产生强度。推动煤矿井下矸石智能分选和充填系统建设,减少矸石出井量,鼓励洗选矸石优先用于井下充填。
以县级为单位,以政府为主导,结合辖区内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增量消纳和存量治理需求,统筹规划和推进煤基固废用于采煤沉陷区、采矿坑等损毁土地治理。鼓励煤炭露天开采形成的矿坑优先回填煤基固废,探索开展煤基固废用于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荒沟的生态回填和修复治理。推动煤基固废用于回填损毁土地、荒沟等的政策、调查评估技术要求和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的制定出台,严防对土壤、地下水等造成二次污染。
央视此次报道后,光明网在一篇评论中提出,由于煤矸石并非毫无用处的废料,而是可以二次利用的资源。因此,既可通过填充路基、低洼地、土地复垦等直接利用,也能用于生产各类建筑材料、矸石电厂燃烧和其它燃料利用,还有的可用于生态修复等。但目前这个领域也还面临着标准体系滞后、产业政策不完善、技术有待提升等现实问题。对此,不妨因地制宜加大对相关产业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提升煤矸石综合利用效率。如此,才能在根本上为煤矸石的处置压力“釜底抽薪”。

图片

作者:成宇鹏

监制:张剑

编辑:李南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4
8090后泪目!奇迹MU端游复刻,4月13日登录送卓越套装
广告奇迹MU怀旧版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