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海军战士退役23年,勇救落水群众60多名

今天的人物纪实报道,播出《海军战士退役23年,勇救落水群众60多名》。采制:总台军事记者杨鸿、张建动,特约记者张建鲁、李雪;播音:胡铖铖、宋波。

人物档案

张培俭,山东省龙口市人,1967年出生,1985年入伍到原北海舰队威海水警区某大队。在部队时,他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多次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中取得名次,并在一次海训中奋不顾身营救了6名遇险群众。服役期间,张培俭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2年,张培俭退役回到老家农村,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带领村民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从2007年起,张培俭在当地一家游艇俱乐部当了一名安全管理员,凭借军人的使命担当和英勇无畏精神,先后在大海中成功救起60多名遇险群众,被誉为渤海湾南畔的生命守护者。2023年,张培俭被评为烟台市“最美退役军人”。

春日的阳光洒在辽阔的渤海湾南畔,海面上波光粼粼。退役老兵张培俭就像一位巡逻的哨兵,漫步在海边,仔细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身高一米八的张培俭嗓门高,水性好,黝黑的脸庞透着军人的坚毅。退役23年来,他一直守望着这片大海,只要见到有人在海中遇到危险,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张培俭坦言,这份勇敢与担当,与他17年的军旅生涯分不开。

张培俭:经过部队的锻炼和教育,我觉得,守护这片海是一份责任。我不想说那么多大道理,只是一句话,救活一个人就等于救活了一个家庭,太重要了!

图片

张培俭在海上巡查

张培俭出生在山东省龙口市,从小在海边长大的他,练就了一身好水性。1985年,18岁的张培俭入伍到原北海舰队威海水警区某大队,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在部队,张培俭苦练军事技能,很快成长为专业骨干,并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中多次摘金夺银。由于表现突出,张培俭第二年当上了炮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培俭:我可以说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军报国是我小时候的梦想。

1990年,张培俭因为表现突出转为志愿兵。部队这个大熔炉不但锤炼了张培俭过硬的军事素质,也教会了他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2000年,张培俭在海边正在进行皮划艇训练时,突然听到海边有人大声喊“救命”,张培俭循声望去,发现距离三四百米远的海水里,有几个人影在晃动。他二话没说,拖着皮划艇就往海水里划去。尽管大海里面暗流涌动,风高浪急,但张培俭还是成功将落水的6名群众全部救起。救人上岸后,他没有声张,也没留下姓名,就悄然离开了。后来,获救者中的一个女孩几经周折找到了他。

张培俭:过了两三天,这个女孩拿着锦旗找到团部去了,有人问,怎么知道是海军战士救了你们?她说,只有海军战士穿这样的作训服。

图片

张培俭在部队受奖后与船艇合影

1998年,部队推行士官制度改革,张培俭从志愿兵套改为四期士官。2002年,在部队服役17年的张培俭转业时放弃安置工作,选择自谋职业,回到了家乡——山东省龙口市的渔村。第二年,张培俭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以后,军人出身的他,雷厉风行,带领广大村民修路建桥,安装路灯,让两千多人的村子面貌一新,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

张培俭: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做事干干净净,走得直,坐得正。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就干,保持部队的优良作风,说到做到,所以得到了村民们的拥护。

虽然离开了部队,但见义勇为已经成为张培俭刻在骨子里的一份责任。在担任村支书期间,他也不忘时常到海边走一走,看一看,一旦遇到有人落水,当即展开救援。有一天下午,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张培俭看到海边有一位老太太在雨中哭泣,询问得知,她的老伴在海里游泳时,被突然而起的风浪冲走。张培俭赶紧拽起岸边的一个皮划艇,根据老太太所指的方向向海中冲去,很快就在坝口处找到了那位遇险的老人。当时,老人正用手指吃力地抠着礁石的缝隙,防止被大浪冲向深海,套在身上的救生圈已经破了,情况万分危急。

张培俭:我说,师傅,你别动,别慌,我来救你。当时他扒着石头,也爬不上去,石头上有很多海蜊子。我把他扶下来,托上了皮划艇,划回了岸边。老太太见到后,喜极而泣,抱着老伴哭起来。

图片

2023年,张培俭被评为烟台市“最美退役军人”

2007年,张培俭担任了龙口市一家游艇俱乐部的安全管理员。从此以后,他经常骑上摩托车,在5公里的海岸线上来回巡查。有一天,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女儿在海边玩耍,不慎掉入旋涡中。虽然离岸边不远,但旋涡的水流很急,岸边的游客都不敢下海施救。张培俭听到呼救声,飞奔着冲过去,一个猛子扎下去,奋力游到这对遇险的母女身边,推举着两人到了岸边。

张培俭:等我们到达岸边后,我发现我的脚又被割破了。因为海底有石头,石头上有海蜊子,我托举她们的时候,踩到了海蜊子上。

这些年,守护在渤海湾南畔,下海救人已经成为张培俭的日常习惯。有一次,一户渔民的养殖船出现危险,不断下沉,由于情况紧急,对方在求援电话中没有说清楚具体位置,但张培俭凭借对这片海域的了解,很快找到了即将沉没的养殖船,把船上的渔民全部救回。还有一次,一位老人在海边游玩时突发心肌梗死,当时嘴巴紧闭,手脚冰凉。张培俭看到后,立即为老人做心肺复苏,还掏出随身携带的救心丸给老人服用。经过紧急抢救,老人终于恢复意识,脱离了危险。

张培俭:我在部队海训时,担任安全小组组长,也营救过不少战友。比如,做心肺复苏、人工呼吸,这些技能都是在部队里学的。

在这些年的海上搜救中,张培俭每年也会打捞起一些不慎落水遇难的群众,这种惨痛的画面让他心痛不已。为此,工作之余,张培俭经常走进学校、社区和媒体,或是在旅游旺季来到游客中间,宣讲海滨安全预防措施和救护常识,提升大家的自救互救能力。

张培俭: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多学习一些海洋知识和安全常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也注重做好安全知识的普及,宣讲安全预防措施。同时,我们也继续加强海边的安全管护,尽量减少落水,防止溺水。

如今,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张锡亮也参与到公益救援的队伍中,并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组建了龙口“海上蛟龙救援队”。几年下来,救援队已经从当初的20多人发展到了现在的300多人。救援队每次出动时,张培俭也不会缺席,并且还会帮助救援队研究制订救援方案,确保以科学的方法成功完成每一次救援。

图片

张培俭的儿子张锡亮(右四)和朋友们组建了“海上蛟龙救援队”

潮起潮落,年年岁岁。转眼间,张培检已经退役整整23年,当年那个英姿勃发的海军战士,如今已是年近六旬的“老渔民”。从40年前参军入伍算起,不管是在部队服役,还是退役后回到地方,张培俭说,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大海,他喜欢大海的汹涌澎湃,也喜欢大海的潮起潮落,未来人生,他还会一如既往,继续守望这一片海。

张培俭:再过两年我就退休了,但我不会忘记一名海军战士的初心,我会继续守护这片海,继续守护人民的平安。

(注:文中图片均由张培俭提供)

本期《中国退役军人》专栏

作者:杨鸿 张建动 张建鲁 李雪

主播:胡铖铖 宋波

责编:张建动

主编:杨鸿

统筹:孙杰 邓曦光

监制:吕锡成 谭淑惠

山东省烟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山东省龙口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协助采访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百倍经验,经典奇迹,自由交易,卓越全靠爆!
广告全民红月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