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15

评论

85

160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缅甸地震时泰国一潜水员拍摄到鱼群集体躺平,鱼类为何能感知地震?

鱼类在地震中的真实反应是怎样的呢?竟然是集体“躺平”!

图片

近日,缅甸地震牵动着世人的心,而泰国一潜水员在缅甸地震时拍摄到的鱼群集体“躺平”的画面,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动物行为与自然灾害关联性的热议。画面拍摄于泰国斯米兰群岛,只见珊瑚礁附近的鱼类纷纷紧贴海底,进入一种“躺平”状态。

图片

那么鱼类为什么会在地震时出现这种奇怪的反应呢?正常情况下,鱼类通过鱼鳔浮力调控、鳍部运动控制、侧线系统感知和内耳平衡器官四大核心机制,实现三维空间中的精准姿态管理。侧线系统是沿鱼体两侧延伸的管状结构,里面有充满黏液的感觉毛细胞,可感知到水流速度与方向、水压变化以及10-1000 赫兹的低频振动。

图片

而地震前数小时乃至数天会产生< 20 赫兹的次声波,其传播距离可达数千公里且衰减率极低,仅为声波的 1/1000。 鱼类的侧线系统能感知次声波引发的微小压力变化,其灵敏度可达 0.01 帕斯卡。次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引发水体分子的周期性压缩与膨胀,导致侧线管道内的黏液层产生异常流动,从而引发姿态调整紊乱。

图片

其次地震波也会直接作用于鱼类的内耳器官,导致空间方位感丧失。而且地震也会导致海底断层释放硫化氢气体,使局部水域溶解氧骤降,于是鱼群便通过贴近富含藻类的礁石表面获取更多溶解氧,因此出现了紧贴海底的行为。

图片

那么能否把鱼类的平衡异常,作为地震前的早期预警信号呢?日本气象厅2024 年试点项目显示,监测鱼类姿态异常可将地震预警时间提前 12-45 分钟,但是台风、赤潮等也可能引发类似现象,目前误报率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未来随着海洋传感器网络的完善,鱼类行为或将成为监测地球内部活动的 “活体探针”。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奇迹MU,卓越+13随便爆,人人一把+15大天使!装备回收,自由交易
广告全民红月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