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8

评论

13

94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清明节的由来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清明——节日起源
图片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度。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4日或5日。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个节气的名称,其后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基本主题。


清明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产生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饿,已无力站起。随臣介子推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碗肉汤让公子喝下,重耳知道实情后,感激地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


禁火冷食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审核:符海涛 龙继涛
编辑:符永津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