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截至2025年2月末,银行机构通过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累计发放贷款37.3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9.4万亿元,有力服务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这是记者从今天上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通过加强政府部门掌握的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多维度的数据支撑,有效提升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今天的发布会上介绍,围绕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建设,不少地方在“信易贷”工作中探索形成了较好的经验做法。比如,重庆依托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大力归集涉农信用信息,推动云阳县等试点区域农户“以信换贷”,授信覆盖率从不足10%上升至30%。再比如,辽宁大连依托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与工商银行开展联合建模,研发线上信用贷款产品,企业无需抵押、即申即批,授信经营主体从3万户扩增至19万户,授信金额由110亿元增加至360亿元。
“民营中小微企业资产和财务实力偏弱,如果金融机构无法掌握企业更多维度的信用信息,很难提供充分的融资支持。”李春临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提升信息共享质效、优化平台服务功能、强化数据应用和产品开发三方面,继续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
据了解,我国建立了国家信用信息归集加工联合实验室,进一步深化关键信息开发利用,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更多符合民营中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同时,李春临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指导地方进一步挖掘特色产业数据,与金融机构联合开发细分领域专项信贷产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便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