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郴州4月2日消息(记者杨清 通讯员邓生祥)春风徐徐,鸟鸣啾啾,青青校园,生机勃勃。3月31日,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继2024年举办首届新时代学校思政教育大赛后,以“牢记殷殷嘱托,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再度在沙洲芙蓉学校举行学校思政课建设大赛决赛,全县16名参赛教师按高中、初中、小学分组走进课堂,全情投入展开比拼角逐,紧张激烈的气氛一触即燃。
赛事现场(央广网发 邓生祥 摄)
透过14所中小学校选送的16堂课不难发现,《同志们,跟我上!》《不忘裕和担当有我》《汝城非遗香火龙》《我要当红军》《扬范惠香精神担新时代使命》《“世界一家”牌匾的背后》等大部分课件,有机融合本土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先进典型等元素,充分运用丰富多样的授课技巧,令人耳目一新、入心入脑,折射了当地致力用好思政资源、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
汝城县是“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也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千年古县”“理学名城”等美称,多元文化底蕴深厚,思政教育场景丰富。近年来,伴随着一体化推进思政课建设、共办大思政基地、培育时代新人的铿锵步伐,汝城县深挖文化底蕴、用活思政资源,充分做好结合文章,融入思政教育体系,在建机制、强队伍、抓培训、提素能、办活动上综合施策、持续发力,切实推动校园思政教育走深走实。
汝城县不仅选录本土25个代表性红色人物故事编写《血脉》等校本教材,发放到学生手中阅读学习,还组建了300余人的县、校两级巡讲团队,深入开展了十佳思政教师、十佳好书记等评选活动,累计开展“思政·立德教育”巡讲1200多场,撰写思政专题155个,被评为“湖南省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示范区”,《思政巡讲立德树人》案例入选了湖南省思政教育优秀案例。
学生们全力比拼(央广网发 邓生祥 摄)
思政教育深入人心,打造精品课件尤为关键。去年,汝城县制定实施新时代学校思政教育大赛工作方案,广泛动员各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参赛,海选了数以百计的思政课题,历经学校初赛、片组预赛层层遴选出16堂课进入决赛圈。为提升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质效,当地通过组织领导带队的研学团和“半条被子”故事宣讲团,奔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开展红色宣讲,加强交流协作,赢得了课件指导、到场评审等支持帮助,最终成功举办首届新时代学校思政教育大赛,决出“十佳校园精品思政课”。同时,通过加强校地合作、共建“大思政课”基地,吸引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湖南财经学院等多所高校前来设点联建办学,承建共办教育基地或教学点18个,让红色教育基地越办越大。
按照赛程赛制,本次大赛沿袭此前的举措,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知名高校,邀请到15名教授专家到场担任评审,聚焦课程目标、设计、过程、学习、教态、效果六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打分,最终决出各学段一、二等奖入选年度“十堂思政教育精品课”,其余评为三等奖。
“16堂思政课从本土文化和感人故事入手,做到历史与现实、真理与价值、守正与创新、言传与身教、课堂与社会等结合,有利于培养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力、行中有善的时代新人。”从现场听课到闭幕式上点评,湖南省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苏玲作为本次赛事专家评委组组长,全程倍感欣喜。
“汝城思政课程无处不在、思政教育无时不在,人人都是思政教师,处处都是思政课堂,时时都有思政教材。”苏玲表示,从大赛的组织开展实施可以充分感受到当地从上至下建设思政课的强劲领悟力、号召力、执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汝城的全域思政教育有声有色、美滋美味,也入心入脑、高质高效、可圈可点,充分彰显了鲜明的政治性、创新性、示范性、指导性,为各地开展思政教育贡献了智慧力量,提供了值得学习借鉴和复制推广的实践方案,尤其是在一体化推进思政课建设上带来了深刻启示。”苏玲说。
“有了更多更好的思政课,开展红色教育更有底气和信心,立德树人的新空间也越拓越宽。”汝城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以高质量开展思政课大赛为契机,要充分用好大赛成果,努力开发更多精品课,培育更多“大先生”,帮助青少年和党员干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也要依托高校和周边红色景区的教育优势,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整合集聚思政资源,建设“大思政课”基地,创响思政教育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