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西班牙媒体刊登的一篇专访中,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再度扮演“道义中间人”的角色,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掀起的跨大西洋贸易战风暴,她一边举着“和平”的橄榄枝,一边焦头烂额地拉响“中方渔翁得利”的警报。
她的原话耐人寻味:“贸易战没有赢家,美国打欧洲,真正坐收渔利的是中国。”这番话乍听是提醒盟友,细品则像是家族内斗时冲出来的那个爱劝架的亲戚,指着两边吼:“别吵了,外人看笑话呢!”
可特朗普会买账吗?
很难。他正准备对法国产的葡萄酒、香槟,还有欧盟其它国家的酒精饮料征收高达200%的关税,以报复欧盟打算对美威士忌开刀——这是他们围绕钢铁与铝关税拉锯战的“延伸剧集”。于是,卡拉斯又急忙出面降温:“我们不想打贸易战,我们已准备好反制措施,但还没看到美国动真格。”
显然,这位曾任爱沙尼亚总理、如今高坐欧盟外交权杖上的女士,正在上演一出悲壮独角戏。
美欧内战,中国“笑而不语”?
卡拉斯的算盘很清楚。她打出的“中国受益论”,不是警示,更像是一种“恐中”敲门砖,意图通过制造一种假象——“你不听话就是帮中国”,来劝特朗普回头是岸。但她似乎低估了特朗普的政治风格:这位惯于单边出招的总统,从不因“别人笑了”而收手,反而可能因为“别人怕了”而加码。
更何况,“中国得利”的说法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操弄。
倘若美欧经济自废武功,中国自然稳坐钓鱼台,这不叫中国“钻空子”,而是叫西方自作孽。卡拉斯想用“吓唬牌”说服华盛顿,实则暴露了欧盟在这一局里的软肋:既没主导权,又没反击力,只能在两强之间小心翼翼地“折腾自己”。
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场“兄弟阋墙”之战,欧盟仍不忘扮演受害者中的“高贵骑士”,嘴里喊着不愿打,却已悄悄磨好了反制的刀刃。若不是《世界报》记者追问,恐怕她都不愿让外界知道,所谓的“反胁迫机制”,已悄然登场。
从俄乌到北约:卡拉斯的“团结美梦”
谈及俄乌冲突时,卡拉斯依旧沿用欧盟官员的标准话术:和平方案不能缺乌克兰,不能少欧洲;俄罗斯没有和平诚意;关键在于施压莫斯科。
一板一眼,毫无新意,仿佛是2022年以来欧盟官方新闻稿的复制粘贴。可就在她强调欧洲话语权的同时,特朗普突然一记“二级制裁”的威胁砸向俄罗斯石油买家,仿佛在说:“和平不重要,我动手你看着。”
卡拉斯随即补刀,表面是支持特朗普,实则话里带刺:“我希望特朗普总统能明白,我们需要更大压力。”这句“我们需要”,耐人寻味——是在代表欧盟,还是在代替美国下军令状?她不是在表达信任,而是在打感情牌,试图用共识绑架特朗普做出“正确决定”。
更令人玩味的是,当被问及欧盟是否会派“维和部队”时,她居然一本正经地回应:“要维护和平,首先必须实现和平。”这句话简直可以申请“外交废话金句奖”。没有和平怎么派维和?她当然知道,但她还是说了——因为在欧盟,讲空话是种政治责任。
北约75年,“霸凌者”与“校园比喻”
谈及北约,卡拉斯照例搬出那套“安全大于一切”的说辞,声称北约的存在如同校园里的“反霸凌组织”——弱者因强大朋友在身后而不敢被欺负。
这种喻法听起来像小学生作文,却恰如其分地揭示了北约对欧洲诸国的心理安慰作用。
但问题在于:这个“校园联盟”越来越贵。特朗普执政时就已不止一次要求欧洲增加军费,如今他回来了,这口旧账也要一并翻出来。卡拉斯对此不仅不反驳,反而高调背书:“承诺2%GDP用于国防,是信誉问题。”
这话说得义正辞严,可欧洲经济几时能负担得起?《世界报》点名西班牙、意大利——这些“高负债王国”都头大如斗。但卡拉斯一脸轻松地搬出自己当爱沙尼亚总理的“丰功伟绩”——大幅加税、执行紧缩,民怨再大也要坚持。
言下之意是:我都扛过来了,你们也别叫苦。
她甚至自豪地说:“要向民众坦诚说明——国家利益当前,再艰难的决策都必须做。”这番话的隐含逻辑是:只要你敢豁得出去,百姓咬牙也得买单。
如此冷硬的政治姿态,既是“精英治理”的典型范本,也是欧盟当前困局的写照:制度还在转,舆论已在崩,卡拉斯却仍在坚信,通过加压与动员,就能让27国在军费与地缘政治上步调一致。
欧盟的“喊话外交”,是温情劝退还是自我安慰?
卡拉斯整场专访给人一种强烈的既视感:一位身处夹缝、掌握有限权力却还要装作“能驾驭一切”的官员,在外交话术与政治恐吓之间疲于奔命。
她既想用“中国受益”的说辞劝退特朗普,又想用“共担安全责任”的说法绑架欧洲国内;她既不想放弃对和平的幻想,又不愿承认欧盟在俄乌战局中的边缘角色;她既将北约美化成反霸凌联盟,又默认欧洲永远当不了主角。
整个欧盟的对美态度,正是在“反对依赖”与“无能独立”之间纠结摇摆。卡拉斯不过是这个巨大体制惯性中的一枚代言人,而已。
等特朗普真的动起手来,那些所谓“准备好”的反制措施,恐怕也不过是写在纸上的决心,喊给镜头听的“姿态外交”。
因为她心里也明白——贸易战没有赢家,但欧盟更没有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