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多支救援力量携搜救犬赴缅甸开展国际救援,其中深圳公益救援队23人携1犬,中国救援队82人携3犬。
2.搜救犬在缅甸地震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嗅觉寻找幸存者。
3.选拔搜救犬需经过层层选拔,看重性格和天赋,常见品种包括东德牧羊犬、拉布拉多等。
4.然而,搜救犬在救援过程中也面临挑战,如工伤、退休等问题。
5.中国救援队共搜救出8名幸存者,向所有参与救援的人员致敬。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今天
#中国搜救犬在缅甸吃冰降温#
登上热搜
缅甸曼德勒白天气温高达40℃🔥
为防止搜救犬中暑
救援队队员们想方设法找来冰块
给搜救犬物理降温
这一幕被总台央视记者拍下后
网友们纷纷表达致敬
“我们的救援人员和毛孩子都要好好的”
3月28日 缅甸发生强震后
中国多支救援力量
携搜救犬赴缅开展国际救援
深圳公益救援队23人携1犬
中国救援队82人携3犬
中国国际救援队118人携6犬
重庆市蓝天救援队16人携2犬
香港特区救援队51人携2犬
……
重庆市蓝天救援队的
搜救犬“小蓝天”和
参与过西藏定日地震救援的
“小闪电”随队出征
这对“犬二代”
继承了曾参与甘肃积石山地震救援的
父辈“闪电”的优秀基因
以灵敏嗅觉和高效执行力获赞
此次国际救援行动中
来自深圳公益救援队的
搜救犬“多吉”也参与其中
擅长废墟搜索和山地搜索的它
奋力在缅甸地震中刨出生机
国家消防救援局曾发布数据称
在汶川地震救援中
70%的幸存者是由搜救犬发现的
它们是如何寻得生机的?
全靠感应和嗅觉↓
搜救犬并非理解语言含义
而是通过训导员的
语气、手势、环境信号等
形成条件反射
犬类能分辨165个单词
相当于2岁人类幼崽
但更依赖于训导员的
肢体动作和情绪传递
人类嗅觉细胞约500万个
而搜救犬平均2.2亿个
即使被困人员被埋6米深
搜救犬仍能捕捉到
0.1毫升汗液的气味
并且能区分“活人气息”与“遗体气味”
为救援争取黄金时间
要想成为一只优秀的搜救犬
还要经过层层选拔↓
你知道吗?
聪明犬种≠优秀搜救犬
选拔更看重的是性格+天赋
东德牧羊犬、拉布拉多等
是常见的搜救犬品种↓
在犬只3—9个月大的时候
就要开始接受训练了
多以玩耍与奖励的方式进行
年龄1岁左右的犬只
逐步进入基础训练科目
如坐、卧、吠叫、衔取
以及跳跃、嗅认嗅源等能力训练
基础科目训练后
犬只则进入服从、搜索、嗅认等
一系列专业训练
中间还需要进行逐级考核
只有终极考核达标后
才能成为抢险救援的“特种兵”
受限于特殊的工作环境
搜救犬也会发生“工伤”
在情况复杂的灾害救援现场
穿鞋会限制它们移动的灵活性
进而影响搜救效率
因此搜救犬不方便穿鞋进行工作
爪子很容易被碎石割伤
在地震、房屋倒塌等灾害现场
空气中粉尘弥漫
搜救犬吸入粉尘可能引发肺病
……
每一只搜救犬都在用一生践诺
“你在黑暗中的每一次呼吸
都是我战斗的意义!”🐕️
截至当地时间4月1日8时
中国救援队共搜救出8名幸存者
让我们为搜救犬的勇敢点赞👍️
也向所有参与救援的人员致敬
等待你们平安归来!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