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2

4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长三角篆刻名家作品邀请展在南京开幕

由西泠印社、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作为学术指导,江苏省篆刻研究会、中国印学博物馆、上海韩天衡美术馆联合主办的“江流有声——长三角篆刻名家作品邀请展(第二回)”于2025年4月1日下午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揭幕。

图片

本次展览是继八年前首届“江流有声”展览后的又一次盛会,不仅是对长三角篆刻创作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三省一市篆刻界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生动实践。展览通过“交互提名”的创新机制,遴选出56位“60后”至“80后”的中坚力量,呈现出“守正”与“创新”并重的艺术风貌。

图片

江苏省篆刻研究会名誉会长、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黄惇讲话

图片

西泠印社社委会社团处处长

戴海栋讲话

图片

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江苏省篆刻研究会会长

李路平致欢迎辞

图片

上海市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

张炜羽发言

图片

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刘轩明讲话

图片

江苏省篆刻研究会执行会长、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金丹主持开幕式

江苏省篆刻研究会名誉会长、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黄惇在讲话中,梳理了长三角地区自元明以来的文人篆刻脉络,解释了“江流有声”展览名称的由来,肯定了江、浙、沪、皖地区为文人篆刻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西泠印社社委会社团处处长戴海栋在讲话中强调,本次展出的篆刻作品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代表,更是“讲好东方故事”的媒介之一。江苏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篆刻研究会会长李路平指出本次展览既重现了篆刻艺术的深刻底蕴,更展现了“长三角一体化”文化在篆刻领域的时代面貌;本次展览中,我们既能看到对古玺、汉印、元朱文等经典风格的传承,也有新锐艺术家在观念上的大胆突破,呈现了风貌的多样与丰富。作者代表上海市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张炜羽发言,本次展览体现了长三角地区篆刻人才的梯队建设成果,加强了地区篆刻艺术交流,进一步探索符合时代精神的篆刻新作。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轩明认为,此次江、浙、沪、皖多地联合办展,正是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文化行动,并期待以展览为平台,进一步打通区域艺术资源,构建“共研、共创、共享”的协同机制。最后,江苏省现代美术馆馆长赵震接受捐赠作品并颁发收藏证书。开幕式由江苏省篆刻研究会执行会长、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金丹主持。

图片

江苏省现代美术馆馆长赵震接受捐赠作品并颁发收藏证书

图片

开幕式现场

中国书协顾问、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名誉会长言恭达,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叶飚荣,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研究会会长高云,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名誉院长管峻,省政府参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灿铭,中国印学博物馆馆长乔中石,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原所长庄天明,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一斓,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纪松,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副院长刘春,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郭列平,江苏省青少年书画协会会长潘永斯,以及徐畅、孙洵、张遴骏、卢普新、顾工、蒋瑾琦、李夏荣、杜志强、周斌峰、张汉怡、吕赟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图片

研讨会现场

本次展览至2025年4月13日闭幕后,将在上海、杭州等地巡回展出,欢迎相关地区的读者继续关注展览动态。

图片

嘉宾合影

图片

展览花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览作品集选页

图片


□黄 惇

由江苏省篆刻研究会、中国印学博物馆、上海韩天衡美术馆联合举办的“江流有声·长三角篆刻名家作品邀请展”与观众见面了。应邀参展的作者大都是60、70年代出生的中年人,中年人承上启下,恰可通过他们了解当下三省一市的篆刻艺术现状。

江浙沪皖在文人篆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元代起,文人篆刻艺术的发端地即是杭州,活动于此的赵孟頫、吾衍关于崇尚汉印的观念,鼎定了文人篆刻艺术的发展基调,在元代不仅出现了以赵孟頫圆朱文样式的印风格局,也出现了仿汉印的印风格局。此外,元代末年出现的自书自刻的文人篆刻家王冕也是浙产。王冕与吾衍弟子吴睿等因避兵燹,常往来于松江、昆山一带,于是将篆刻艺术传播至江苏苏州,昆山印人朱珪即在此成为吴睿的弟子。至明代中叶,苏州文徵明、文彭父子,承赵孟頫一脉,崛起于印坛,被誉为中兴者,“白登秦汉,朱压宋元”。此后苏州、南京一带成为文人篆刻家之星宿海。其时海上顾从德于隆庆六年以原印拓成《集古印谱》问世,复版刻《印薮》,使秦汉印广为传播,受此谱影响,明末的文人篆刻艺术在江浙一带蔚然成风。晚明以来,比邻江浙的徽州多出印人,而其中杰出者无不以江浙大都会为活动地。即如本展展名“江流有声”,既取自东坡《赤壁赋》句,又与安徽怀宁印人邓石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印章有渊源,此印即刻于江苏京口,而藏于浙江杭州。入清之后,四地印人依旧活跃,先后在江浙沪皖活动的文人篆刻艺术家流派纷呈。若徽派于扬州、浙派于杭州、云间派于海上,他如虞山派、扬州四凤派、如皋派等等,皆产于江浙沪皖而波及神州各地。

晚近的篆刻艺术家出于江浙沪皖者,可谓群星争辉,若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黄士陵、徐三庚、吴昌硕、王福庵、赵叔孺、赵古泥、来楚生等等,皆以具有创造性的印章艺术风格泽被后世。若海派以吴昌硕为例,产于浙江安吉,发展于苏州,而活动于海上,又成为杭州西泠印社的第一任社长,可见四地的篆刻艺术交相辉映,密不可分。他的艺术活动轨迹,是四地许多篆刻家的缩影。

今天创意四地中年篆刻家联展的思路,我以为有三点价值取向,其一是具有历史感,可使四地篆刻家站在丰厚的历史积淀上,审视自己篆刻艺术作品;其二是具有时代感,可充分展示江浙沪皖四地当代篆刻艺术创作的成果;其三是强强联手,必将促进当代篆刻艺术的发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江苏 李夏荣 作品

图片

图片

江苏 陈巧令 作品

图片

图片

浙江 管凌 作品

图片

图片

浙江 陈峰 作品

图片

图片

上海 张遴骏 作品

图片

图片

上海 周建国 作品

图片

图片

安徽 戴武 作品

图片

图片

安徽 张伟 作品



来源:江苏省篆刻研究会

通讯员 李峥旸、李姝燔、刘星池、郑言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