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4月3日消息(记者李红军)记者从4月2日召开的2025年甘肃省科技工作会议会上获悉,去年,甘肃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较上年跃升2.9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国前十,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8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全省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达到69.2亿元,同比增长18.1%;技术市场活力迸发,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564.7亿元,实现20.6%的强劲增长。
去年,甘肃省着力推动国字号平台提档。1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获批国家“十四五”科教基础设施“高端装备特种润滑与密封材料研发测试平台”;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敦煌授时台建成并成功试播;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实现满功率运行,“基于加速器的医用同位素药物研发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甘肃省政府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签订协议共建西北创新基地。国家和省部级平台总数达到214家。
扩量提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企业牵头或参与实施省级重大科技项目比例超过70%,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励95项,企业专家参与项目评审人次创新高。培育遴选首批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247家。向国家推荐报备高新技术企业908家,总数达到2463家,同比增长16.2%。新认定科技创新型企业589家,总数达到1762家,同比增长25.2%。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541家,同比增长24.5%。
今年,甘肃省将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区位优势和科技特色等,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重点产业领域技术攻关、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深化科技开放合作等重点举措,力争2025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全国排名提升1位,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特色产业创新、企业主体汇聚、科技人才集聚、创新开放合作等区域性“五大高地”。
同时,推动创新资源配置和激励政策向科技成果转化聚焦,通过深化科技项目组织、科技成果转化、财税金融支持等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畅通成果转化政策通道、市场通道、金融通道、服务通道“四大通道”,力争2025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达到5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