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1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汽车人◆盘面】宁王紧急撇清,比亚迪连跌四天

图片

小米股价继续大跌,宁德时代紧急撇清,比亚迪模糊回应,公司股价四连跌。

文 /《汽车人》张恒

3月29日安徽铜陵高速路段发生的小米SU7严重交通事故,其市场影响持续发酵,截至4月2日仍在扰动资本市场。

事故车辆搭载的电池供应商身份成了关注焦点。宁德时代4月2日通过投资者平台发表声明,明确表示涉事车辆未使用其电池产品。小米汽车官方客服则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SU7标准版会随机配备比亚迪的弗迪电池或宁德时代电池,而Pro版和Max版则统一使用宁德时代电池。当被问及事故车辆具体使用的是哪家电池时,客服人员表示“暂时无法确认”。

图片

更令人困惑的是比亚迪方面的回应。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称:“非业务部门查不到此类信息。”这种供应链信息的不透明性,让事故调查陷入困境,更在资本市场引发连锁反应。

从股市表现来看,投资者的担忧情绪仍在持续。4月2日港股开盘后,比亚迪股份在短短18分钟内就下跌超过2.5%,虽然盘中一度回升,但最终仍以1.24%的跌幅收盘。这已经是比亚迪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下跌,自3月29日事故发生后,其股价累计跌幅已达6.25%。

图片

宁德时代及时撇清关系,但在官方声明发布前的两个交易日(3月31日和4月1日),股价也分别下跌了1.50%和1.53%,且成交量有明显放大。

处于风暴中心的小米集团,股价表现更为惨淡。4月2日继续低开约3%,虽然盘中一度反弹近2%,但随后卖盘又把股价压了下去,最终以4.19%的跌幅收盘。事故发生后三个交易日内,小米股价累计暴跌13.83%,市值蒸发高达1832亿港元。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小米整个造车业务的总投入。

图片

查阅小米SU7的官方参数配置表,上面仅标注了电池类型,并未明确列出供应商信息。具体来看:标准版配备73.6kWh磷酸铁锂电池;Pro版搭载94.3kWh磷酸铁锂电池;Max版则使用101kWh三元锂电池。三个版本均采用CTB(Cell to Body)一体化电池技术。

小米在宣传中曾强调了其电池安全性能,称采用了14层物理防护结构,能够在极端情况下快速释放能量,最大限度保护乘员舱安全。官方测试数据显示,这套电池系统可以承受2倍载荷振动、3.6倍冲击和48倍泡水的严苛测试。

但现实中的高速撞击显然比实验室条件复杂得多。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所有电动车使用的液态电解液锂电池都存在一个共同弱点:当电池遭受严重挤压或穿刺时,内部隔膜可能破裂导致短路起火。“特别是像这次事故中,车辆以接近100公里/小时的速度侧面撞击水泥隔离墩,这种情况下任何品牌的电动车都可能面临同样的安全风险。”

图片

这起事故不仅关乎小米一家车企,更引发了全行业对电动车安全标准的重新思考。从行业发展来看,这起事件可能成为推动产业链变革的催化剂。

目前主流的液态锂电池虽然看似技术成熟,但其物理特性导致了在极端情况下还是有安全隐患存在。这或将促使产业链加快研发更安全的固态电池技术,用固体材料替代易燃的电解液,理论上能大幅降低起火风险。

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也暴露得很明显。这次事故中,各家电池厂商互相推诿,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以后可能会借鉴欧盟的“电池护照”制度,要求车企必须说清楚电池的“来龙去脉”。

现在新能源车出事,责任认定比以前复杂得多。以前燃油车有问题找整车厂就行,现在还得考虑电池厂、管理系统供应商等多个环节。这次事故后,监管部门也会出台更严格的标准,估计保险行业得开发新的险种。

此次交通事故,实质上是新势力和传统造车企业间理念的碰撞。像小米、华为这样的科技公司更看重智能化和创新,传统车企则更关注驾驶和安全。这次事故给所有人提了个醒:汽车(造车)的本质是到底应该什么?【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4
8090后泪目!奇迹MU端游复刻,4月12日登录送卓越套装
广告奇迹MU怀旧版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