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我国逆变器出口金额达77亿元,同比增长6.5%。亚洲市场以38%的出口占比首次超越欧洲,成为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同比增长31%;非洲市场增速达26%,表现同样亮眼。欧洲和拉美市场则分别同比下降11%和3%,呈现需求分化。
亚洲市场引领增长,南亚中东表现突出
亚洲市场在2025年1-2月实现逆变器出口金额28.7亿元,同比增长31%。南亚和中东地区成为主要增长引擎。印度作为亚洲最大单一市场,出口金额达6.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4%;巴基斯坦市场紧随其后,出口金额4.1亿元,增速达63%。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分别贡献2.3亿元和1.8亿元,同比增幅为67%和52%。此外,东南亚市场整体出口金额5.6亿元,同比增长31%。
亚洲市场的崛起不仅源于新兴经济体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也与其政策推动和电网基础设施升级密切相关。例如,印度近年来持续加码光伏装机目标,中东国家则通过“去石油化”战略加速能源转型。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逆变器在亚洲市场的份额提升。
欧洲需求回调,非洲拉美市场分化
欧洲市场在1-2月出口金额24.6亿元,同比下降11%。作为欧洲主要中转枢纽的荷兰,出口金额10.0亿元,同比减少4%;德国作为户储核心市场,出口金额3.3亿元,同比下降14%。不过,英国和匈牙利逆势增长,成为欧洲市场的亮点。德国大储装机的增长潜力值得关注,其电力系统波动性加剧或推动储能需求长期扩容。
拉美和非洲市场呈现明显分化。拉美出口金额10.23亿元,同比下降3%,其中巴西市场占比61%,但出口金额同比减少21%。非洲市场则实现6.6亿元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6%。南非和尼日利亚分别贡献2.4亿元和1.3亿元,同比增长20%和61%;马里、赞比亚等小基数市场增速显著,显示非洲能源需求的广泛潜力。
总体来看,亚非新兴市场正成为我国逆变器出口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而欧洲市场的短期调整或为结构性需求升级蓄力。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市场格局的动态变化将持续影响产业链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