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1

5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APASL 2025丨华西医院唐红教授团队在乙肝、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肝衰竭等领域多项研究收获成果

图片

编者按

2025年03月26至30日,第34届亚太肝脏研究协会(APASL)年会在中国北京隆重召开。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唐红教授、李红教授团队在乙肝(HBV)、非酒精性脂肪肝、幽门螺杆菌(Hp)介导肝纤维化机制以及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等领域的多项研究成果入选大会展示。《国际肝病》深度追踪,特撷取该团队的优秀成果进行介绍,传递中国肝病之声。

图片

图片

乙型肝炎

研究一

HBV相关肝衰竭一线核苷(酸)类似物的疗效与安全性:系统综述与网络荟萃分析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irst-line nucleos(t)ide analogues for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liver failur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第一作者:李卫秀 通讯作者:唐红

核苷(酸)类似物(NAs)被推荐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但一线NAs(ETV、TDF和TAF)在肝功能衰竭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尚待研究。团队成员李卫秀等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共纳入10篇文献的1072例患者,提取HBV相关肝衰竭患者使用一线NAs后的无肝移植生存率、肝功能、MELD评分、HBV DNA水平、肾功能及并发症相关数据。结果显示,ETV、TDF和TAF在无肝移植生存率方面相当。此外,三种药物在4周内对血清肌酐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相似,并且在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腹水及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相比于ETV,TAF在治疗12周时MELD评分的下降更显著(SMD:-10.85,95%CI:-21.47,-0.28),但在4周和24周时三者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ETV、TDF和TAF在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似,但在改善12周时MELD评分方面,TAF可能优于ETV。

图片

研究二

ASAP-12比值预测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乙肝患者加用Peg-IFNα治疗的HBsAg血清学清除与转换率

ASAP-12 score predicts HBsAg seroclearance and seroconversion in nucleos(t)ide analogue-experienced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receiving Peg-IFNα add-on therapy

第一作者:王嘉毅 通讯作者:严丽波 唐红

慢乙肝患者接受Peg-IFNα治疗的疗效受病毒与宿主免疫动态交互影响,且临床发现HBsAg转阴者常伴治疗过程中ALT升高。团队成员王嘉毅博士后等基于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利用回归模型分析758例NUCs治疗≥1年、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HBeAg阴性、HBsAg定量≤1500 IU/mL,且完成了48周加用Peg-IFNα治疗的慢乙肝患者临床数据,发现加用Peg-IFNα治疗12周时的ALT水平、qHBsAg及年龄与HBsAg血清学清除和转换均密切相关。进一步整合三项指标构建12周ALT/(qHBsAg×age)比值(ASAP-12 score),通过ROC分析显示该比值在预测HBsAg血清学清除与转换方面具有良好性能(AUC分别为0.802和0.787)。ASAP-12 score升高者的HBsAg血清学清除率和转换率显著更高,且与治疗48周时的HBsAb水平呈正相关。该研究首次提出ASAP-12 score作为预测Peg-IFNα疗效的病毒-宿主动态联合指标,为指导临床精准用药提供新思路。

图片

研究三

30岁以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评估

Efficacy of antiviral treatment for CHB patients younger than 30 years old

第一作者:游森林 通讯作者:唐红 李红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中国肝细胞癌(HCC)的主要诱因之一,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对于降低肝硬化和HCC风险至关重要。2022年中国CHB指南将抗病毒治疗适应症扩展至30岁以上且可检测到HBV DNA的患者(无论ALT水平如何),但对于30岁以下HBV DNA阳性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仍不明确。团队成员游森林博士等研究评估了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在30岁以下CHB患者中的有效性。研究共纳入176例HBeAg阳性初治CHB年轻患者,其中ALT正常组86例,ALT异常组90例。经过12个月的抗病毒治疗后,部分患者实现了VR。ALT正常组的VR率(24.4%,21/86)显著低于ALT异常组(43.3%,39/90;P<0.05)。然而,在24个月和36个月时,ITT分析显示ALT正常组的VR率分别上升至62.8%(54/86)和75.6%(65/86),ALT异常组的VR率分别上升至77.8%(70/90)和88.9%(80/90)。PP分析显示出相似的趋势,ALT正常组的VR率分别为68.4%(54/79)和90.3%(65/72),ALT异常组的VR率分别为82.4%(70/85)和98.8%(80/81)。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在12个月时未实现VR的患者,初始接受ETV单药治疗的患者在加用TDF或TAF后,在24或36个月时实现了VR。同样,初始接受TDF或TAF单药治疗但未在12个月时实现VR的患者,在加用ETV后也在24或36个月时实现了VR。该研究表明,抗病毒治疗可能对30岁以下的HBeAg阳性CHB患者有益,无论其ALT水平如何。对于接受NAs单药治疗1年后未实现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可考虑加用其他药物作为替代方案。

图片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研究四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与代谢物的整合分析

Integrative Analysis of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ites in Individual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第一作者:韩宁 通讯作者:严丽波 唐红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介导的代谢失调及肠-肝轴功能紊乱密切相关,但其菌群-宿主代谢互作的分子网络尚未系统性阐明。团队成员严丽波副教授和韩宁博士的研究通过整合16S rRNA基因测序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解析了MAFLD患者肠道菌群-代谢物互作的特征图谱。微生物组分析表明,MAFLD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表现为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升高,拟杆菌门丰度降低。代谢组学共鉴定1,574种代谢物,其中粪便中脂质相关代谢物如磷酸三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及16-羟基棕榈酸显著上调,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与柠檬酸三乙酯等代谢物水平显著下调。血清代谢组显示短链脂肪酸水平异常。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视黄醇代谢及肠道菌群相关代谢通路显著富集。该研究构建了MAFLD患者特征性的"菌群-代谢物-宿主"调控网络,为靶向肠-肝轴调控的精准诊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图片

肝纤维化

研究五

幽门螺杆菌外膜囊泡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促进肝纤维化进展

Helicobacter pylori-derived outer membrane vesicles induce liver fibrosis progression through activating NLRP3 inflammasome

第一作者:李姣 通讯作者:唐红 李红

临床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不仅是胃部疾病的主要诱因,还与多种胃外疾病(如肝病)密切相关。然而,Hp感染如何导致这些胃外病变的机制尚不明确。Hp衍生的外膜囊泡(OMVs)因其纳米级结构及远距离递送细菌毒力因子的能力,被认为是介导Hp感染相关肝脏病变的关键因素。团队成员李姣博士等的这项研究探讨了Hp-OMVs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研究通过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示踪分析证实成功分离出直径100-200 nm的OMVs。考马斯亮蓝染色和银染显示,OMVs富含细菌毒力蛋白和脂多糖(LPS)。免疫荧光显微镜显示,荧光染料PKH26标记的OMVs在24h内可被LX-2(一种肝星状细胞系)摄取,并导致其活化。qPCR结果显示OMVs处理诱导LX-2细胞中肝纤维化相关基因(α-SMA,collagen 1,fibronectin,Timp1)表达上调。Western blot同样显示肝纤维化关键标志物α-SMA显著上调。此外,OMVs处理的LX-2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基因(NLRP3,Caspase-1,IL-1β,IL-18)的表达显著升高。该研究表明Hp衍生的OMVs可能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从而促进肝纤维化进展,为Hp相关肝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图片

研究六

CagA+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相关性: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Associ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CagA Seropositivity and Liver Fibrosis and Cirrhosis: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第一作者:李姣 通讯作者:唐红 李红

慢性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多种胃外疾病(包括肝病)密切相关。然而,Hp感染与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团队成员李姣博士等的这项研究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讨了Hp感染(通过检测7种抗Hp抗体:IgG、CagA、Catalase、GroEL、OMP、UreA、VacA)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潜在遗传因果效应。采用IVW方法进行的MR分析显示,Hp CagA抗体血清阳性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OR=1.16,95%CI:1.02–1.31,P=0.026)。其他Hp抗体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之间未观察到因果关系。敏感性分析未发现异质性或多效性,证实了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表明,Hp感染,特别是CagA阳性菌株,可能促进肝病进展。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探索潜在机制和治疗意义。

图片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

研究七

探索人工肝治疗的最佳次数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timal Number of Artificial Liver Treatments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第一作者:滕湘楠 通讯作者:唐红 白浪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以多器官衰竭为临床特征的重症肝病,短期死亡率高达30%-50%。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作为重要治疗手段,其治疗次数与预后的关系尚不明确。为明确ALSS治疗次数与患者预后的关联性,团队成员白浪教授,滕湘楠博士等开展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纳入2017年至2021年间确诊的580例ACLF患者临床数据,重点采用限制立方样条(RCS)和阈值效应模型,以量化ALSS治疗次数与死亡率之间的非线性关联。研究结果发现:治疗次数与90天死亡率呈非线性关系(P<0.05),拐点分析表明接受6次ALSS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最低(风险比HR=0.862,95%置信区间CI:0.795-0.934);而治疗次数超过6次后,死亡风险显著升高(HR=1.485,95%CI:1.021-2.16)。研究首次量化了ALSS治疗的剂量-效应关系,首次通过剂量-效应曲线明确了ALSS的“治疗窗”,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方案提供了循证依据。然而,受限于回顾性研究设计可能存在的混杂偏倚,未来需通过大样本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图片

专家简介

图片

唐红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学科主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长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研究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顾问,第三和四届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历任常委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感染病分会会长

四川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会长

四川省医学会感染分会和肝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感染病专委会艾滋病学组组长

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863”、“973”、“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共30余项;发表论文及综述3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先后获中华医学三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任Virology J,中华肝脏病杂志等多种杂志的编委

图片

李红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医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

四川省肝病学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青年委员

四川省消化病学专委会-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早癌诊治专业协作组成员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006年获四川大学全额硕士奖学金,师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唐红教授

2009年获西澳大学全额博士奖学金,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幽门螺杆菌发现者Barry Marshall教授

博士期间前往德国慕尼黑大学交流访问

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PLoS Pathogens、PLoS Genetic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CHB相关论文近40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多项基金支持

唐红教授团队

图片

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