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9

评论

17

28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49岁的陈德容还被困在琼瑶滤镜里?

图片

“浪姐”年年播,年年都有新的修罗场。

这次的舞台灯光,放在了陈德容、王蓉、黄英三个人身上。

特别是陈德容。她因为动作划水、忘词等表现不佳,成为舞台“黑洞”,最终导致组员王蓉被淘汰。

图片

社交平台上都是对她的批评之声。

对于一档竞演综艺来说,看似“佛系”的陈德容确实显得格格不入。她好像谨守着自己的一套逻辑,并不在意“浪姐”真正的核心是什么。

先导片里别的姐姐都打给自己的明星朋友,只有陈德容打给了自己的经典角色——白吟霜。

她好像,被困在了白吟霜里。

01

首先必须要承认的是,《免我蹉跎苦》的这个舞台对于陈德容来说确实有点超纲了。

她自己也在微博回应里说了,50年零舞蹈基础,四肢不协调、唱跳难以兼顾

图片

其实不擅长跳舞的女星在“浪姐”也有很多,比如张柏芝,需要王霏霏在旁边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调整。

图片

就算是本季“浪姐”,邓萃雯也并不擅长跳舞,但她几乎从早到晚都在练习,对自己特别认真。

虽然最终的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肯定是她能做的最好的呈现。

图片

陈德容有一套自己的模板,她自尊心应该是很强,要体面。

我认为她对王蓉表现出不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王蓉的话让她有种被指责的感觉。

最“出圈”的修罗场名场面,实际上是黄英先说要帮陈德容找感觉——

王蓉表示没有时间——

“我们如果只在一个动作上,一直为了找你这个感觉,那我们的效率就没有了。”

这句话在陈德容听来就是对她“找感觉”的指责,而她的确没有说

所以她迅速反扑,不断询问并强调,自己没有这么说。

图片

小组内产生了对抗。

最后依然是王蓉服软,

王蓉:“那姐姐你觉得怎么弄?”

陈德容:“你照你们的意思去跳,我可以自己慢慢吸收。”

王蓉想制定一个学习方案。

陈德容:“还是你来当队长,我让给你。”

这个时候,陈德容的确是在用队长的头衔压人了。

图片

陈德容是一个重视礼貌的人,在小团体中,她虽然不说,但依旧想要遵循传统的权威体系,她是年长一点的前辈,就会希望队员能够尊重她,想要love&peace。

图片

但这是一场竞技综艺,竞技综艺和所有竞技一样,菜是原罪。

即使是浪姐这种已经非常娱乐化的节目,观众最不满的一类姐姐,就是态度不好、划水、不努力的艺人。

所以陈德容被舆论攻击其实并不意外。

02

在小组谈心的时候,王蓉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每次她想要去推动陈德容做事的时候,陈德容都在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她很无力。

图片
图片

陈德容则表示,她感觉王蓉很像机器。

图片

怎么说呢,很多人说陈德容是美女做惯了,不习惯别人不以自己为中心,不习惯自己是拖后腿的那个。

那其实她这一套,是非常琼瑶式的、老派的做事原则,是属于过去那个时代的。

我们不要管结果怎么样,我们最重要的是过程开心,我们的情绪才是最宝贵的。

但这是个竞演综艺,就是要结果,你的开心是加分项,不是必选。

图片

所以相对陈德容,邓萃雯、叶童代表的港女在这个节目中的口碑都会更好一点。

因为港星做事还是以结果为导向,希望能够到再高一点的地方。

这并不是陈德容的综艺初体验,除了“浪姐”也参加过演技竞演类综艺,但依旧除了过去的名头,什么都没留下。

图片

陈德容似乎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没有年轻时傍身的美貌后,她的性格优势、个性特点并没有加分。

甚至由于她没有“宜人性”、团队意识不强,决策能力和经验不足,简直就是团队灾难。

这个状态有点像是当年的许晴,还是美的,只是没有巅峰时期那么美了,也在团队中“宜人性”不高。

这样的人可以掀起巨大流量的讨论,甚至会有人帮她说话,但不会有人想和她共事。

“浪姐”这个综艺到现在其实舞台不是最重要的,真人秀部分才是,舞台是承接真人秀的。

为了在舞台上获得良好的表现,“姐姐”必须不断追光。

图片

“追光”是浪姐的核心,不去努力追,就失去“浪姐”的内核。在这里的姐姐都是这样,她们必须做出选择——

当青春退场,究竟是安静地活在美貌的余晖里,还是奋力地转头走向新的征程。

陈德容似乎是前者。

03

做美女确实让陈德容的前半生很顺遂。

从小就备受宠爱,一直因为美貌得到优待,12岁时被资生堂相中,成为专属模特。18岁出演《梅花烙》,凭借“白吟霜”一角彻底走红。

图片

她因为这个美貌而柔弱形象走红,这个状态也一直伴随着她。

她不用修炼自己的脾气,美女就是被哄的;也不用学习新的技能,因为美就是稀缺资源;更不用奋力地争取机会,因为机会就是会排队瞧她的门。

因为够美,在琼瑶剧里的她只要呼唤爱就可以。

图片

而且我觉得就整个中国来说,台湾省的女星更容易相信并沉溺在美、年轻这类叙事当中。

这之中尤以老派女星更盛,比如台湾老牌美女潘迎紫,70多岁出现在大众面前,追求的还是“年轻”、“少女感”。

图片

美女的美的确是一种稀缺资源,但它并不是恒定的。且是被外界定义的,外界可以定义美,自然也可以定义不美、定义“年华老去”。

相对来说,内娱的很多老牌女星对美就很谨慎。

要么就像刘晓庆,虽然她确实在追求“美”,但她不接受外界定义。她觉得自己美就是美。

之前有一阵她觉得自己状态很好,可以去演妲己。网友看了都让她冷静,庆奶完全不在乎。

图片

当然刘晓庆同款女星还是少数,大部分女星不会推翻评价体系,只是会对自己外形的赞美保持警惕。

比如蒋勤勤,她也是很经典的“琼瑶女郎”,但蒋勤勤本人很不喜欢别人说她漂亮。

她在采访里说:

“我当时真的很讨厌别人说我漂亮,因为别人说谁谁演得真惊艳,蒋勤勤真美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大家没有看到我的演技呢?那我肯定是在表演上存在问题的。

即便在我出演《射雕英雄传》的穆念慈时,观众也只会说‘最惊艳的穆念慈’,都没有在演技上对我给予肯定。我真的不希望大家一直关注到的只是我的颜值。”

图片

所以后来《半生缘》剧组找她演顾曼桢,她就提出要演顾曼璐。她就是想证明自己不是只能演一些外表漂亮的角色。

而对于现在的陈德容而言,重要的不是回到25岁,而是要发现除了“白吟霜”,她还是谁?

其实当一个人的价值长期被某一优势(如美貌、成绩、职场头衔)定义的时候,她会恐惧失去它,因而拒绝成长。

所以除非经历大的人生波动,当她终于意识到这个世界已经大变时,早就沧海换桑田,迫使人不得不手忙脚乱地追赶时代。

比如现在的陈德容。

我倒是觉得参加“浪姐”对陈德容来说是个正确的决定。

人想要蜕变就是要和世界接触,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才能从原有的“安全区”里爬出来。

她现在最该做的,就是挂掉白吟霜的电话。

图片

这个有点像《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刚开始也是个性格不讨喜的有钱太太,直到前夫出轨,她被迫离婚,才开始接触社会,调整自己的认知。

关键就是要动态地调整自我认同。

本来如果是普通人,最常见的方法也就是主动进入一个新圈子,因为根据社会认同理论,新环境会塑造新自我,新自我才能有新方向。

图片

从这个角度看陈德容倒是没选错节目,她确实进入了新的圈子。

只是决定是对的,她的行动力和决心不足。她也许想要缓慢的调整,大家围着她,鼓励她,一点点见证这种蜕变。

这个想法也没错,普通人要改变自我状态,也会从小步试错开始,比如用业余时间做个副业、或者报名参加一些喜欢的集体活动。

但在“浪姐”这个舞台,没有停下来抒情的时间,自主行动力不强,就很有可能被震荡出去。

或者像陈德容这样,虽然自己不行,但把别人震荡出去了。

也只有当她真正意识到外部世界已经发生变化,无论是她还是白吟霜的那一套叙事都已经不再适用于这个时代,她才能真正完成蜕变。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4
8090后泪目!奇迹MU端游复刻,4月13日登录送卓越套装
广告奇迹MU怀旧版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