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今日清明节,这些你知道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4月4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清明。《淮南子》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意思是春分过后约十五天,北斗星指向“乙”的方向,这就是清明节气来临的标志,清明的气候和风物也随之而至。


图片




让我们跟随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程振荣,将“清明”二字以篆刻艺术的形式呈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图片
这方“清明”印章直线条略多,以汉代玉印形式刻成。其线条挺拔有力,结构匀整方正,章法布局稳健有序,整体风格古朴端庄、厚重大气,尽显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

印石材质选用狮钮寿山石,其质地温润、色彩明艳,为印章增添了独特的艺术美感和观赏价值。

图片

这方印章的边款以楷书单刀法刻上了宋代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的诗句:“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一起欣赏成品↓

图片

图片

节气小课堂

古人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每五天一个变化,用以细细描绘春光的脚步。一候桐始华,桐花初开,淡紫花朵在枝头悄然绽放,诉说春天已至;二候田鼠化为鴽,田鼠藏匿,鹌鹑现身,象征春阳渐盛、万物更替;三候虹始见,春雨过后,天边初现彩虹,是光与水交汇的春日浪漫。

清明节气期间,春季万物复苏、阳气生发,应晚睡早起、舒展形体,使神志顺应春气,否则易伤肝。饮食上宜清补,食甘少酸,温养脾胃,脾胃虚弱者忌寒凉。另外,清明时节气温回升,细菌病毒易繁殖,应适时增减衣物,注意防护,勤洗手、常通风,预防呼吸道和肠胃疾病,确保身心安康。

图片


我们常说古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实,古人的业余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好玩的东西也比我们想象的多。在闲暇之时,他们除了吟诗作对、曲水流觞,也有许多体育运动供消遣。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正是踏青的好时机。人们走出家门,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一活动不仅有助于放松身心,还能增进与自然的亲近感。

历史发展

图片

踏青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农耕祭祀活动。古人通过迎春祭祀祈求丰收,这种习俗为后世踏青活动奠定了基础。

周代

踏青活动已初具雏形,但尚未形成固定习俗。

唐代

随着清明节与寒食节、上巳节的融合,踏青逐渐成为清明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唐代诗人杜甫的“三月三日天气新”等诗句,生动描绘了当时踏青的盛况。

宋元时期

踏青习俗进一步发展,并与清明节的其他活动(如扫墓、荡秋千等)紧密结合。这一时期,踏青不仅是一种祭祀后的休闲活动,更成为人们感受自然、享受春光的重要方式。

明清时期

踏青习俗更加普及,并逐渐演变为一种全民性的民俗活动。

现代

踏青依然是清明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人们通过郊游、赏花、放风筝等方式,延续这一古老的传统。

图片


图片


清明时节
思念亲人 踏青赏春
但大家反诈意识也不能松懈哦


图片
记者:汤玉莉
供稿:龚宣 颛小鹤 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
部分图片由AI生成
视频:黄宇轩
编辑:陈依婷 高淑婷
初审:林心怡
复审:范仲毅 石思嘉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