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山在家门口0比3完败成都蓉城,终场后看台上没有提前退场的数千名失望+愤怒的球迷齐声高喊“下课”,这预示着崔康熙的帅位危机再次到来。赛后的社交平台上,有关泰山换帅的话题更是持续发酵。上个赛季以来,同一话题曾多次成为热点,而这一回,似乎人们的忍耐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其实,尽管媒体讨论的焦点仍集中在崔康熙“该不该下课”之上,但问题的核心早就不是“该不该”,而是“能不能”了。
首先厘清一点:在职业足球圈,主帅下课司空见惯,下课这个“果”往往由许多“因”造成,下课本身并不代表主帅必然要为球队遇到的困境承担全部责任,更多缘自这种困境倒逼球队必须寻求改变,而换帅是所有可能做出改变的手段里,最易操作和代价最低的一种。上个赛季至今泰山深陷内外交困低谷难以自拔,是不是都要归咎于崔康熙个人?换掉崔康熙能不能使存在的问题迎刃而解?取代崔康熙的人选会不会比崔康熙更适合带好当下这支泰山?这些疑问,要给出明确的答案,每一条都很难。然而,不管答案明确与否,有个结论是可以下的:泰山确实需要换帅了。
下这个结论,本轮惨败蓉城只是个导火索,基本依据是上赛季结束后和本赛季开始前,发生在俱乐部和崔康熙之间,那场关于球队发展方向和引援权归属的激烈博弈。虽然俱乐部官媒一如既往地沉默,崔康熙方面亦无一句公开表态,可这场称得上势如水火的博弈几乎无人不知。先别说谁是谁非,雇主与雇员有了根本性的矛盾,怎么可能再继续合作下去?分道扬镳是最合理的选择。诡异的是,彼此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瓜还是被强扭到了今天。酷似夫妻感情破裂貌合神离,就差一纸离婚证明了,却非要坚守在同一屋檐之下。
何以至此?很简单,换帅不仅仅需要动机和意愿,还需要能力。一是支付违约成本的能力,二是选准新帅的能力。这两条,有权力做出换帅决定的俱乐部,似乎并不完全具备。如果让崔康熙团队提前一年终止合同,只要支付相当于这一年薪水的违约金即可。俱乐部不肯这么做,显然是支付这笔钱有困难。想想这也正常,俱乐部财力拮据早已不是新闻——大幅降低引援投入、启动内部全员降薪、足校精英班免费改收费,就连以往一直由俱乐部承担的外援生活翻译费用这样的小钱,现在都改成了外援自付!若把亚冠退赛事件可能产生的损失考虑进去,要再一下子拿出三千多万违约金,又如何负担得起!
社交平台上不少球迷愤愤不平地指责崔康熙不主动辞职以放弃违约金,还有人质疑俱乐部当初为啥要与崔康熙签三年合同,签两年不就不用付违约金了?这都是意气之举。名帅级别的外教一签三年属于常规操作,穆斯卡特、斯卢斯基、塞蒂恩、徐正源的合同都不少于三年,崔康熙并未享受特殊待遇。体现公平原则的违约金条款更是全球通用,既维护了被提前下课的教练的利益,也给了俱乐部随时辞退教练的权力——只要支付违约金,你想换帅马上就能换。国际足坛每个赛季那么多换帅的例子,合同到期才换的极少极少,绝大多数都是支付违约金完成的。至于某些主张“架空崔康熙”的球迷,大概还活在三十年前。架空崔康熙一分钱都不会少花,还要再花一笔钱找另一个教练团队替代,真有这些钱,直接付违约金叫老崔走人就是了,干嘛再搞一出脱裤子放屁呢?
况且,除了钱的因素,据说换帅动议即使在俱乐部内部也不曾达成共识。就算砸锅卖铁东挪西借能凑齐这笔违约金,崔康熙团队走了,让谁来代替他们?怎么保证换上的新团队就一定比崔康熙团队强?俱乐部辞掉旧帅的能力差,有什么根据认为他们选拔新帅的能力会不差?假如钱花了、帅换了,球队状态和成绩并未好转,谁来担责?泰山俱乐部可不是私人的,国有资产流失+决策失误,这口大锅,那些在网络上狂喊换帅的球迷是绝不会挺身而出替俱乐部去背的。
因此,泰山主帅“该换”的呼声再高,真正“能换”的概率依然非常之低。除非崔康熙突然心生厌倦自己不想干了,或者俱乐部的上级看不过眼去,替下属掏钱赶老崔走,否则换帅这事儿大概率还是纸上谈兵。这两种可能性,与崔康熙团队履行完合同再离开的可能性相比,哪一种会更高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