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59

评论

23

15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印度向穆斯林公产开刀,6万人抗议最终无效,莫迪再次挑起宗教清洗?

AI划重点 · 全文约1550字,阅读需5分钟

1.印度政府于4月4日通过《瓦克夫(修正)法案》,旨在改革穆斯林社群的宗教捐赠财产管理制度,引发穆斯林社群抗议。

2.反对者认为,该法案将削弱穆斯林社群在宗教财产事务上的主导权,导致宗教用地落入“国家所有”的范畴。

3.然而,政府强调该法案旨在提高效率、防止腐败,并赋予非穆斯林参与瓦克夫委员会与裁判机构的权利。

4.自法案提出以来,印度多地爆发抗议活动,超过6万穆斯林在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高呼“撤回法案”。

5.由于反对声音强烈,法案在议会中获得232票反对,占下议院议员总数的比例相当高。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4月4日清晨,在印度下议院以288票对232票通过的基础上,印度迅速通过《瓦克夫(修正)法案》,尽管反对声音不绝于耳,政府依旧选择快刀斩乱麻。

这项法案的核心,是“改革”印度穆斯林社群历史遗留下来的宗教捐赠财产管理制度。但在许多穆斯林组织和反对党看来,这种“改革”的真正代价,是穆斯林社群对自身宗教资产自主权的流失。

总理莫迪称其为“透明治理的胜利”,而批评者则直言,这是以现代化之名重新定义少数群体财产权的边界。

所谓“瓦克夫”(Waqf),是伊斯兰教中具有悠久传统的宗教公益制度。穆斯林将土地或资产永久捐赠,用于建设清真寺、办学、慈善救济等宗教和社会用途。这些财产理论上永久归属于公共宗教用途,不可出售、不可继承、更不能挪作他用。

在印度,瓦克夫制度存在了数百年。目前估计,全国大约有60多万个瓦克夫地产,估值高达数千亿美元,涵盖商业区、农田、历史建筑等。

根据1995年制定的《瓦克夫法案》,各邦设有独立的瓦克夫委员会,成员包括穆斯林议员、宗教学者、法学代表等,专责管理这些公益财产。尽管机制不尽完善,但整体上维持了基本自治格局。

图片

改革“起笔”:合理调整,还是制度逆转?

2024年,莫迪政府提出修订该法案,声称要“清理漏洞”“提高效率”“防止腐败”。表面上,动机看似正当,实际内容却引发极大争议。

新法案的一大核心变化,是要求所有瓦克夫财产必须出具书面登记文件。问题在于,许多穆斯林捐赠的地产早于现代登记制度出现,很多以口头约定或社区长期使用习惯存在。如果没有书面凭证,将难以继续认定为瓦克夫财产。这一变化被许多宗教团体视为“合法性清除”,甚至可能导致大量宗教用地落入“国家所有”的范畴。

此外,法案还提出允许非穆斯林加入瓦克夫委员会与裁判机构,并取消了原本由瓦克夫法庭拥有的最终裁决权,争议案件可诉至普通法院,由政府干预处理。这也被视为削弱穆斯林社群在宗教财产事务上的主导权。

更引发警觉的是,法案还要求六个月内完成全国统一登记,并强化政府对瓦克夫财产的“调查、审核、重新评估”权力。对许多观察人士来说,这一套组合拳看似规范化,实则为政府介入与整合预留了极大空间。

抗议声浪未平,法案已然落地

新法案甫一提出,便引发多地抗议。2024年11月,在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超过6万穆斯林走上街头,高呼“撤回法案”,由“全印穆斯林个人法委员会”“西孟加拉伊玛目协会”等组织发起。

在议会外,全印穆斯林联盟主席阿萨杜丁·奥韦西直言该法案“违宪”,已正式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他指出,宗教财产是信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强行收编只会激化矛盾,不利于国家团结。

反对党领袖马利卡尔俊·卡格也发声称:“法案获得多数通过,不能掩盖它在社会中的巨大分歧。”数据显示,下议院中232名议员反对通过法案,已构成相当比例。而在政府看来,这样的“少数意见”,显然不构成延迟立法的理由。

穆斯林视角的焦虑:不是反改革,是反征用

支持者强调,这是一次“制度性的治理升级”。但对于印度穆斯林而言,他们所面对的不只是技术规则的变更,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与身份归属的系统重塑。

从废除克什米尔特殊地位、推动《公民身份修正法》,到限制清真寺广播、打击屠宰行业,再到如今的瓦克夫法案,一系列措施在在表明:印度政府正逐步削弱穆斯林在政治、文化与法律领域的独立空间。

本次瓦克夫法案不过是其中最新的一环。宗教财产作为社群基础之一,向来与信仰、安全感、身份认同密不可分。如今,一旦这些基础设施由非穆斯林参与管理、由政府统一登记与审查,对社群而言无异于一种文化去能化。

这种情绪并非情绪化,它是历史经验的延续——过往每一次对少数群体的“统一管理”,几乎都伴随着边缘化的加剧。

改革与偏见之间,政府如何自证清白?

不可否认,瓦克夫制度本身确实存在管理不善、贪腐丛生的问题。很多地产多年未登记,租赁混乱,滋生灰色地带。但改革的方式是否合理,是否顾及宗教群体的实际情况,是否兼顾多元与自治,是公众更关注的核心。

当一项立法,几乎所有受影响群体都站出来反对,当参与者被边缘,话语权被替换,而最终决定权掌握在“局外者”手中,这种“改革”到底还能不能被称为改革?

法律可以重写制度,但重写不了信任。一部把穆斯林捐赠财产转为国家监督资产的法律,如果失去了社群本身的理解和支持,终究可能成为另一场政治风波的导火索。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