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88

评论

59

209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武汉选择江葬的人数逐年上升

AI划重点 · 全文约2044字,阅读需6分钟

1.武汉选择江葬的人数逐年上升,部分逝者对长江有感情,有的提倡生态环保,还有小部分家属认为相较墓葬,江葬相对便宜。

2.江葬服务根据船型和服务不等,收费从8000元到15800元,分为6个档次。

3.由于此,越来越多的民众愿意选择江葬,认为这是回归自然的一种方式。

4.然而,业内人士提醒,少数在网上打出“一条龙殡葬”广告的机构,因未经注册,监管困难,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乱象亟待规范化处理。

5.正规江葬机构在抛洒骨灰时会避开水厂的取水口,以花代烧等。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原标题:在武汉,选择江葬的人越来越多了

江葬是沿江城市独有的殡葬方式。近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武汉,选择江葬的人数也逐年上升。

部分江葬逝者对长江有感情

图片

江葬的船上告别仪式。受访者提供

程女士在武汉德顺礼仪江葬服务公司工作。2007年,为了完成母亲“死后想周游世界”的遗愿,一家人租小船完成了江葬仪式,同时萌生开办专业江葬公司的想法。公司成立头三年,仅承接115笔服务。

程女士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近年来,切身感受到人们对于江葬观念的改变。“从最初一年大概只有5家客户,到现在经常每天有5家。”

程女士总结,江葬的逝者很多生前是医生、教师、军人,也有部分逝者的工作与长江联系紧密,如曾在大桥局、海事局、造船厂等单位工作。家属选择江葬,通常是遵循逝者遗愿,有的是对长江的感情深,有的提倡生态环保,还有小部分家属认为相较墓葬,江葬相对便宜。

程女士介绍,江葬服务根据船型和服务不等,收费从8000元到15800元,分为6个档次。收费最低一档仅提供普通单层客运轮船,不提供礼仪服务,收费最高一档则配有双层空调船及观景台,提供码头接待、仪式策划、追思会场布置、司仪及护灵人员等服务。

在程女士的从业生涯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海军的家属委托她,在仪式上宣读手写遗嘱:我为祖国海军工作四十余载,死后撒入长江归入大海,继续守护祖国海疆……那一刻,程女士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程女士看来,武汉市民对长江的感情、江葬独特的“宏大场景”,是选择人数逐年增加的缘由。此外,“还有一些年轻逝者家属,担心墓地无后人祭扫,可能被回收,而长江是永恒的,是川流不息的”。

爷爷只想低调地离开

图片

陈羽及家人将爷爷的骨灰撒入江中。受访者提供

4日早上,90后陈羽再次前往王家巷码头,登上祭祀船,将一束菊花撕成瓣撒入江中,在心里和故去的爷爷聊天。

她总记得,爷爷一生勤俭自律,最后的遗愿是不要因为自己的身故,“麻烦他人”。

陈羽介绍,爷爷名叫陈性芳,生前是武汉理工大学的教师,90岁时病逝。“朴实低调,无私奉献,勤俭自律”,陈羽用这12个字总结爷爷。

陈羽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从她记事起就记得,爷爷每天早上5:30起床晨练,晚上9:00睡觉,60岁了还在操场跟学生一起打球,一件背心穿十几年,直到磨得全是洞都舍不得扔。

爷爷退休后,开始陆续有老朋友离世,爷爷会跟老人们在院子里聊天,总是对家人开玩笑说,“我要是走了,你们随便找个地方把我撒了就行”。家人不说话,但听进了心里。

“爷爷去世前一周,好像是知道什么一样,开始请3个子女轮流吃饭,给老家亲戚打电话,把身后事都安排好了。”陈羽回忆,还能吃能走的爷爷在把遗产分配好后,再次交代家人,死后不要买墓地,“骨灰撒到长江即可”。一周后,爷爷就离世了。

爷爷老家是浙江天台人,为了遵循老人遗愿,去世后一个月,家人才电话告知老家人,老家亲戚听闻,也默默接受。家人在轮船上举行了一场朴素又庄重的告别仪式,十几个至亲在装点了鲜花的船上灵堂默哀致敬,最后随船行驶到龙王庙口、龟山电视塔下,一起将爷爷的骨灰、生前爱吃的小饼干,连同菊花一起顺着管道撒入长江。

此后每年清明,陈羽及家人都会根据各自的时间登船祭祀。清明期间,每天上午都有几趟祭祀航班,祭祀者登船花30元买一张票,可领一束菊花。“逝去的人,如果你忘记了,他才是不存在了,纪念的方式不一定要拘泥于形式。”陈羽说,了解到有些人对江葬无法接受,但她及家人都认为,这是回归自然的一种方式。

“人活着的时候,要好好地对待,好好地相处,好好地珍惜。像我爷爷总是说,顺应自然,一日三餐,要好好地吃饭,好好地工作,锻炼身体,老人家度过了比较幸福的一生。”陈羽说。

江葬是一种环保的殡葬方式

数据显示,自1991年起,南京市已组织集体江葬41次,江葬人数1.36万。

对江葬,有人表示担心:骨灰撒入长江是否可能造成水污染,是否影响饮用水安全?也有网民认为,江葬无固定祭祀地点,是对传统“入土为安”习俗的一种挑战。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梅志罡表示,江葬是一种环保的殡葬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民众愿意选择,自己有朋友甚至在立遗嘱时就明确身故后选择江葬。“我个人感觉,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远离了家乡,远离了故土,怀念自己的祖先,去不去固定的地点不是最必要的,重要的是有真正缅怀的感情,根据条件灵活祭奠。南京等城市的集体江葬形式值得推广。”

长江日报记者查询政策了解到,不同沿江城市对江葬形式、地点均有要求。南京市殡葬管理处要求骨灰需装在可降解的骨灰袋中,由亲属将骨灰袋撒进长江,也可由工作人员代劳。上海市指定了撒放区域,需远离饮用水源地、渔业养殖区及航道密集区,严禁私自抛撒骨灰及祭品、塑料袋等物品。

人体骨灰的主要成分是钙、磷等无机矿物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指出,经过规范高温焚烧的骨灰为无机物,化学性质稳定,不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

安徽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周守标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表示,骨灰就像矿物粉,因为量很少,对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安全不会有任何影响,“比每天沉降到江中的大气粉尘少很多”。

业内人士提醒,近两年,少数在网上打出“一条龙殡葬”广告的机构,因未经注册,监管困难,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乱收费、往江里乱丢东西、乱烧纸”等乱象亟待规范化处理。正规江葬机构在抛洒骨灰时会避开水厂的取水口;有些家属喜欢在长江岸边烧纸,专业服务机构也会劝家属移风易俗,以花代烧;另外,不可降解的东西不能撒入长江,如金属制品、塑料花钵等。

(长江日报记者占思柳)

(来源:长江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4
8090后泪目!奇迹MU端游复刻,4月12日登录送卓越套装
广告奇迹MU怀旧版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