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特别展览
“流动的盛宴——中国饮食文化”
正在展出
展览精选超过110件珍贵文物
呈现中国千姿百态的
饮食文化和生活面貌
(视频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提供)
古人的野餐,并不比现在简单
相传有古书记载
宋代人野餐时会带上
“旋煎银饼、猪羊杂煎、生鱼、酒等物”
这么多种美食美酒
要带多少餐具?
在香港故宫文博馆的这场特展中
就能找到答案
海水龙珠纹提匣
剔红工艺制作起源于唐代
兴盛于明清时期
清代就有很多实用的漆器
上图中的这个提匣是代表之一
提匣分了上下两部分
上部为提匣主体呈长方形
顶部设有提梁便于携带
底部带有抽屉用于存放物品
不仅方便携带,功能也非常全面
锦纹葫芦式提盒
这件藏品以竹木涂漆制成
材质轻巧防潮,内置多种餐具
包括方形托盘、圆盘、杯
碗、壶、筷子及银勺等
据记载
雍正帝曾指示内务府制造
适合春天郊游使用的带格食器
与这件藏品颇为相似
展现了清代宫廷精致的饮食文化
烤蝉炉
野餐最多的就是“烤”
撸串也是古人野餐的主流
汉朝的烤蝉炉
以低温的铅釉烧制,颜色夺目
炉上的烤架设置两排蝉
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有吃蝉的风俗
更体现了当时古人烧烤的饮食习惯
百礼之会,无酒不成
古人野餐酒也是必不可少之物
于是,就有了那年的三月初三
王羲之和友人野餐——流觞曲水
此事有他本人写的“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为证
美酒配美器
凤首壶
当然,古人饮酒也不是光喝
还有各种助兴的娱乐项目
飞花令、投壶、射覆、汤匙令等等
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才情
使野餐饮酒成为一种
充满文化气息的社交活动
三足铜匜
不仅吃喝讲究,古人也很在意卫生
匜是古代洗手洗脸时浇水用的器具
器身呈瓢形,椭圆形口
前有方形流,后有卷尾兽形鋬(pàn)
匜在西周中晚期出现,多有四足
春秋时有三足和无足的匜
战国的匜一般都没有足
一场踏青野餐
吃、喝、清洗器具种类齐全
野饭香炊玉,村醪滑泻油
还家亦无事,随处送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