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身在国际刑事法院(ICC)海牙拘留所的菲律宾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在与女儿莎拉的谈话中,坦言自己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佳,随时可能离世。他表达了最后的愿望:希望能魂归故里,死在自己的祖国菲律宾。然而,他这个愿望实现起来并不简单,这位曾以铁腕手段治理菲律宾的领导人因被指控在菲律宾“禁毒战争”期间犯下“反人类罪”,正面临法律与政治的双重困境。围绕他的去留问题,菲律宾国内外的政治博弈正愈演愈烈。
杜特尔特的禁毒战争与国际刑事法院的指控
杜特尔特的执政生涯以强硬著称,尤其是他在2016年后发动的菲律宾“禁毒战争”,成为他政治遗产中最具争议的部分。这场行动以“零容忍”毒品犯罪为核心,菲律宾警方的高压执法导致菲律宾境内大量嫌疑人死亡。数据显示,菲禁毒行动期间约有6000人被击毙,而一些人权组织则估计这一数字可能达到3万。法外处决与滥权的指控使杜特尔特的禁毒政策饱受国际社会批评。
2018年,国际刑事法院称,将对杜特尔特在打击毒品犯罪的过程中是否有违反人权的情况展开调查。2021年9月,国际刑事法院正式对此展开调查,并最终于2025年3月8日签发了对杜特尔特的逮捕令,指控其在菲律宾“禁毒战争”期间涉嫌“反人类罪”。杜特尔特的律师团队坚决否认该指控,并强调ICC对菲律宾事务没有管辖权,特别是菲律宾在2019年退出国际刑事法院之后。这标志着杜特尔特与国际司法体系之间的直接对抗。然而,根据ICC的规定,即使一个国家退出ICC,其在退出前涉嫌的罪行仍可被追究,这成为也成为此次逮捕行动争议的核心。
菲律宾国内的政治博弈
杜特尔特的被捕并不仅仅是一个法律事件,更深刻影响了菲律宾国内的政治格局。杜特尔特家族与菲现任总统小费迪南德·马科斯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两大家族在菲律宾政坛的竞争愈演愈烈。杜特尔特虽然卸任菲总统职位,但他的政治影响力依然强大。他不仅公开呼吁菲律宾武装部队重新评估对马科斯政府的忠诚,还计划再次竞选达沃市市长——一个他曾执掌近20年的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杜特尔特的女儿莎拉作为菲律宾现任副总统,也在积极利用父亲的境遇为家族争取政治资本。她在菲律宾中期选举中的表现备受瞩目,民意调查显示她的支持率飙升,远超小马科斯。莎拉的目标不仅是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还试图通过自己的政治选举扭转当前局势,为父亲的释放创造条件。
菲律宾国内的舆论风向也逐渐倾向于杜特尔特家族。菲参议院得出的结论认为杜特尔特的被捕存在重大疑点,并要求马科斯政府作出解释。这种质疑进一步削弱了马科斯政府的公信力,使其支持率出现断崖式下跌。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特尔特家族的反攻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国际司法体系的考验
杜特尔特案也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场司法与政治博弈。ICC的行动得到了部分西方国家的支持,他们认为杜特尔特的菲律宾禁毒战争违反了国际人权标准。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对ICC的行为表示质疑,认为其对非西方国家领导人的审判过于频繁,且缺乏公平性。
例如,苏丹前总统奥马尔·巴希尔曾因涉嫌种族灭绝被ICC通缉;科特迪瓦前总统洛朗·巴博也曾因被指控“反人类罪”而被ICC逮捕。这些案例暴露了ICC在处理国家领导人案件时的复杂性,也让杜特尔特案成为国际司法体系的一次重要考验。
杜特尔特的最后愿望能否实现?
杜特尔特在海牙拘留所向女儿莎拉表达了最后的愿望:希望能死在自己的祖国菲律宾。这一愿望不仅是对杜特尔特本人一生的交代,也成为杜特尔特家族政治策略的一部分。莎拉将这一愿望转达给其支持者,试图激发菲律宾民众对杜特尔特一家的同情与支持。
这一愿望的实现目前看来并不容易,但杜特尔特的律师团队正在努力申辩,试图证明ICC对菲律宾事务不具管辖权。同时,菲律宾国内的政治风向也在发生变化,如果杜特尔特家族能够在中期选举中取得优势,将为他的释放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杜特尔特现在要做的,更多的是尽可能保持身体健康,撑到家族全面反攻的那一天。虽然ICC承诺提供医疗服务,但家人的陪伴是无可替代的。后续,杜特尔特的其他子女和家属或许也将会前往海牙继续陪伴他,确保他的身心状态能够应对审判的压力。
结语
杜特尔特案是一起典型的政治与法律交织的事件,它不仅关乎一位菲律宾前总统的个人命运,也关乎菲律宾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国际司法体系的公信力。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杜特尔特的最后愿望能否实现,取决于法律与政治的博弈结果。这场风波不仅影响菲律宾的未来,也为国际社会如何平衡司法与政治提供了重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