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唐古拉山北麓:国家公园的荒野样板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森林与人类】,作者赵翔、吕植

青藏高原的北部,平均海拔高于4500米,是地球上最后的荒野之一,这里鲜有人类驻足,是历代探险家向往的地方。在北部高原的中部,横亘着唐古拉山脉,无论你从什么方向、以何种方式进入青藏高原,都无法忽视这条山脉巍峨的气势。我清楚地记得从玉树飞往拉萨的空中,我向下俯瞰唐古拉山的最高峰格拉丹东,阳光照耀下熠熠闪光的巨大雪山和冰川给我巨大震撼,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图片格拉丹东主峰东坡  摄影/杨勇
海拔6621米的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正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它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藏高原的群峰之间。除了沱沱河之外,还有怒江、澜沧江以及长江的南源当曲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此外,从水系上来看,唐古拉山脉西段为藏北外流水系——长江与内陆水系的分水岭,中段则是长江与怒江的分水岭,东段是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一座山脉拥有如此多波澜壮阔的故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说,这些亚洲最知名的、孕育谱写了无数生命礼赞的大江大河被誉为众神之河,那么唐古拉的雪山则无疑可被尊为众神之母。
图片长江源头第一滴水取水点  供图/那曲市林业和草原局
由于地理和生态区位的重要性,唐古拉山北部区域被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包括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管理的聂荣县、安多县、巴青县三个县,面积4.87万平方公里。这项创新性的国家公园机制体制以及保护三江源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举措,给唐北这片壮丽且磅礴的区域带来新的保护契机。
图片江源美景  摄影/刘璐
在格拉丹东,你可以看到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自然造物之一,数万年前的冰川如塔林般树立,冷峻肃穆、耸入云霄。资料显示,格拉丹东雪山的冰川面积约为1300平方公里。这里是人类的禁区,只有大地和天空与它相伴。大量的冰雪融水形成了沱沱河等河流,这些河流及其滋养的草地生态系统是众多珍稀高原物种的栖息地。而更为重要的是,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奔腾不息的长江,一路向东,润泽了大半个中国,连接起了高原和平原、东部与西部,将迸发着传统智慧的神山圣湖与洋溢着未来科技的现代化都市相连贯。对人类和中国的未来而言,这些元素将是巨大的宝藏,而它们的融合则孕育着无限的可能。

图片江源美景  供图/那曲市林业和草原局

如我们所知,冰川就像是一本巨大的史书,或者一个存储着大量信息的服务器,它的每一层积雪、每一道冰缝都记录着过去复杂的气候与环境信息。通过对冰川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到过去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的气候变化情况。2024 年,科学家就通过钻取冰芯等方式,发现了藏北高原的普若岗日冰原是青藏高原上最厚的冰川,被誉为了除了南极、北极以外,世界第三大陆地冰川。通过分析冰川中的冰芯,科学家们还可以获取历史上的气温、降水、大气成分等信息,从而解释气候变化的规律。
图片长江源头冰川前沿的冰舌加速消融崩溃  摄影/杨勇
图片冰凌  摄影/杨欣
对于地质学研究而言,唐北区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持续受到地壳运动和各种内外力作用的影响,不断进行着演化和再塑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山脉内部的岩石发生褶皱、断裂等变形,同时,风蚀、水蚀、冰川作用等外力作用也对山脉进行着侵蚀和鬼斧神工般的雕刻,逐渐塑造出了唐北区域如今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这些地质奇观,为揭示地球的演化历史提供了诸多线索。
对于生态学领域,唐北区域独特的生态系统为研究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天然实验室。这里的高寒生态系统尽管气候严寒,空气稀薄,但依然阻挡不了生命的顽强繁衍。雪豹、白唇鹿、野牦牛、藏羚、藏野驴、藏原羚等 20 多种兽类在这里徜徉。你可以看到性格豪放的藏野驴,它们喜欢成群结队地在草原上驰骋,时而好奇,时而不羁;藏羚年复一年历尽艰险前往北部无人区产仔,形成地球上所剩不多的史诗般的迁徙图景;雪豹则是这片雪域高原当之无愧的王者,它们神秘而高雅,在雪山群峰间俯视着它的领地。这些野生动物与冰川、草原、山脉共同构成了一个旷古壮阔的生态系统。这里的动植物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和繁衍,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尤其在全球变化的今天,这些问题依然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究。
图片岩羊  摄影/刘璐
除此之外,唐北区域最重要的价值,或许是在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之后,所剩无几的荒野样板,这也是重塑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今天,最值得珍视的“留白”。不同于人类活动颇为活跃的其他国家公园或者候选区,高海拔的唐北区域是人类足迹最难以抵达的目的地之一,也是目前国家公园里人口最为稀疏,人类活动最少的区域之一。资料显示,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古拉山以北区域住户有 6504  34258 人。
广袤的草原和稀疏的人类痕迹,给予我们观察人类与自然在土地生产力较低的背景下互动共生的样本,帮助我们了解自然并不温柔甚至有些残酷的一面。一方面,原住居民所创造和传承的适应高原生态系统的灿烂智慧,对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今天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观察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互动,其中的和谐与矛盾,变化与不变,也帮助我们更深入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及对于自我的了解。
虽然人类的力量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土地,但在唐北区域,我们依然需要谨慎地恪守自然法则,这些法则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力,任何生命都不能随意造次。而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原住居民,通过与自然共生的传统智慧,小心翼翼地与这些法则对话,这或许正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当下简单又直接的表达。
图片江源牧民  摄影/彭建生
放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尺度上看,唐北区域不仅是长江的源头,滋养着华夏大地的生命之河,是高原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大量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研究的样本,也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之所,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人类世界的荒野留白,是引发人类看到传统知识与文化的光辉,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精神公园。
我们也看到,唐北区域依然面临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的进一步建设,通过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我们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自然的博大、壮阔与隽永,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出中国国家公园的荒野样板。




原文发表于《森林与人类》杂志2025年第3期“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专刊。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