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中美贸易时口出狂言:“我们向中国乡巴佬借钱,再买他们造的东西。”此言一出,引发舆论哗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当天记者会上回应称,这种说法“无知又缺乏礼貌,令人诧异,也令人悲哀”。
这不仅是一句无礼的讽刺,更是一次外交语言底线的突破,一场权力傲慢与种族歧视共同驱动的政治表演。
辱华言论背后,是对中国制造的焦虑性投射
“乡巴佬”一词带有明确的阶层羞辱与种族暗示,长期在美国用来嘲讽未受教育、粗俗、落后者。将这一表述强加于中国工人阶层,不仅是对现实的扭曲,更是对自身焦虑的转嫁。
现实是,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廉价组装的“世界车间”。在高铁、芯片、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等核心领域,中国逐步形成自主体系。2023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突破33万亿人民币,占全球近30%。同时,在供应链稳定性与全球出口份额上,中国地位稳固甚至上升。
而美国则深陷制造业空心化困局。自20世纪末以来,大量制造岗位流失,导致“锈带”地区普遍陷入萧条,社会撕裂加剧。副总统口中的“借钱买货”,实际上是美元霸权与中国制造在全球资本循环中的自然结果,与其说是抱怨,不如说是对自身失控的无能回避。
披着“穷人代言人”外皮的万斯,为何急于切割“乡下人”身份?
最令人错愕的不是敌意,而是曾靠“乡下人”标签上位的政治人物,公然羞辱另一群依靠劳动谋生的人。
万斯曾因《乡下人的悲歌》走红,这本书以自传体形式描绘他在俄亥俄州小镇与吸毒母亲、暴力家庭共处的经历,试图展现“白人下层美国”的挣扎。他一度被塑造成锈带灵魂代言人,以“草根逆袭者”形象打动选民。他说:“我就是你们中的一员,我要带你们走进权力的中心。”
但权力的温度刚在掌心捂热,他便迅速切割掉曾经的“泥土气”。他不是带领“乡下人”翻身,而是拿他们的故事做了台阶,一步步攀向华盛顿的高台。
如今,他嘲讽中国工人“乡巴佬”,实则是在与自己的出身做最后切割。他害怕精英圈讥讽他“未脱土气”,更怕自己沾染上“东方底层气质”,所以用一脚去踩曾经与他相似的群体。
他口中的“反中”言论,与其说是政策立场,不如说是人格逃避——逃避出身的羞耻、逃避阶级跃升带来的身份撕裂。他攻击中国制造,不是出于理性判断,而是将自己的阴影投射到别人的身上。
从反特朗普到副总统,立场随风变,忠诚只给权力
两面三刀:万斯曾公开宣称不喜欢特朗普
值得回顾的是,万斯的政治路线充满反复与投机。他早期坚决反对特朗普,曾称其“危险”“反民主”“具有法西斯倾向”,甚至公开警告共和党不要提名这位“民粹爆破者”。他在2020年接受采访时表示:“支持特朗普等于灵魂堕落。”
然而2024年风向突变,他突然“幡然悔悟”,转而成为特朗普的坚定盟友,并最终被选为副总统搭档。
万斯不是第一个政治变脸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他变得过于彻底,彻底得连“乡下人”“反建制”“底层代表”等曾让他发光发亮的标签也统统撕碎。他明知华尔街的金融套利才是美国工人苦难之源,却不敢碰资本一根毫毛,只敢将炮口对准海外,用“中国乡巴佬”这样的话术,换取权贵圈里一声笑。
一个连自己立场都能翻脸如翻书的人,又凭什么用“乡巴佬”来给别人定性?这不是政治判断,这是人格崩溃。
政治语言的崩坏,是制度焦虑的前兆
从“中国威胁”到“中国病毒”,再到如今的“乡巴佬”,美国政坛对中国的外交话术已彻底放弃技术层面的理性论述,转向低俗、情绪化的语言暴力。副总统一职,本应是国家层级的象征,其言论具有政策预期与立场代表意义。
当一个副总统开始用“土话”攻击另一个文明体,这不仅是一场外交事故,更是语言的暴力化、秩序的原始化。
他们不再关心规则,而是只想制造姿态——通过羞辱、挑衅与戏谑来掩饰他们在地缘政治竞争中的逐步失势。
外交语言一旦失守,紧随其后的往往不是决策升级,而是冲突升级。
美国不懂中国,就像不懂什么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骨气
中国人不为“乡巴佬”这三个字动摇。
只因我们从黄土地走来,靠双手铺出产业链、筑起交通网、建起世界工厂。我们不是靠谁的贷款生存,而是靠14亿人一砖一瓦砌出的国家体系。
万斯所辱骂的,不是一个贬义词汇,而是一整个以劳动立身、以苦干图强的民族。
他不是在骂别人“低贱”,他是在提醒全世界:一个国家的衰落,往往从它开始羞辱劳动与出身开始。
副总统的这句“乡巴佬”,注定会成为美国政治衰老话语的一部分。但它也会成为中国继续走向自主、自强、自立之路上的又一声警钟:
真正站得高的,不靠嘴,而靠能力;真正值得尊重的,不靠出身,而靠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