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1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环保五年五罚,财务黑洞频现?岷山环能IPO背后暗藏哪些危机

图片


岷山环能堪称“偏科严重的问题生”:环保扣分、财务作弊、实控人提前“交卷”?


          

作者:王杰
编辑:孙霞


     

      

2025年4月11日,岷山环能高科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岷山环能”)将迎来北交所上市审议的关键时刻。    

           

这家宣称以“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却因财务数据矛盾、实控人股权质押风险、环保处罚频发等问题,深陷舆论漩涡。

           

从招股书披露的“高增长”幻象,到暗藏的财务黑洞,岷山环能的上市之路充满疑云。  

                    

           

一、财务数据矛盾

           

山环能高科股份公司是一家集有色金属清洁生产、危废固废综合回收利用、高新材料制造为一体的资源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主要由有色金属清洁生产业务、危废固废综合回收利用业务和高新材料制造业务三部分组成,目前该公司正在申请于北交所IPO,保荐机构为德邦证券。

           

尽管公司的名称中冠有“高科”字样,但从招股书披露信息来看,公司既不是高新技术企业,更不是专精特新。而且从公司员工学历构成来看,硕士以上学历只有5人、占比不到0.5%;就连招股书中公布的3名核心技术人员的学历,是两个大专、一个本科。


岷山环能官网首页高调宣称“资产总值20亿”“年生产及处理产能50万吨”,但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仅14.53亿元,设计原材料入炉量28.6万吨/年,两者相差悬殊。更值得警惕的是,其“年产5.1万吨高端先进有色金属新材料项目”存在未批先建嫌疑:2022年末在建工程余额630.8万元,但该项目环评获批时间为2023年2月,涉嫌违反环保法规。  

               

2020年至2023年,岷山环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8.86亿元、28.14亿元、25.99亿元、29.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下称“净利润”)分别为9727.68万元、7076.76万元、4612.02万元、6125.0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下称“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992.06万元、6240.91万元、4613.12万元、5973.22万元。

           

2020-2024年毛利率从7.8%跌至4.15%,净资产收益率从30.17%降至3.72%,核心产品竞争力疲软。  

           

2020年上市公司冀凯股份拟收购岷山环能时,后者承诺2021-2025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1.2亿至2.8亿元,但实际2021-2024年净利润仅7077万至7299万元,仅为承诺值的半数。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生产人员人均年薪约5万元(月均4000元),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人工成本同比下降10%,或暗示员工待遇压缩甚至数据失真。  

           

岷山环能净利润的“含金量”存疑。2021-2023年,其税收优惠及政府补助占扣非净利润比例高达43.78%-57.03%,2024年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退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合计超2200万元。若剔除政策红利,公司实际盈利能力将大幅缩水。  


   

二、实控人“掏空式”操作?

           

尽管公司还未上市,岷山环能的实控人已将所持部分公司股份质押在外。两轮问询函中,监管部门均对公司实控人股权质押、对外担保对控制权稳定性的影响进行问询。

  

招股书显示,目前,何秋安、王爱云夫妇二人分别直接持有岷山环能7292.74万股、1422.42万股股份,持股比例36.73%、7.16%,其中何秋安为公司控股股东。同时,何秋安与王爱云之子何占源直接持有公司0.61%股份,并通过永鑫合伙间接持有公司15.11%的表决权。因此,何秋安一家三口合计控制公司59.61%表决权,为公司实控人。    

           

实控人何秋安家族通过股权质押与突击分红,上演“资本套现”戏码:  

           

值得一提的是,在冲刺IPO前,岷山环能已经多次实施分红,作为公司实控人的何秋安一家亦获得不菲的现金分红。其中,2021年6月、2022年7月和2023年5月,岷山环能分别派现3425.5万元、1573.98万元、297.82万元,合计派现5297.3万元。

           

2021-2023年三次分红中,超六成现金流入何氏家族及关联方腰包,同期公司却募资2.95亿元,被质疑“掏空式运作”。  

           

王爱云、何占源持股质押率100%,家族面临2285万元担保代偿风险,若股价下跌恐触发平仓危机。  

           

公司实际控制人何秋安、王爱云、何占源三人合计控制公司股东大会表决权的比例为59.61%,何秋安、王爱云为夫妻关系,何占源为何秋安与王爱云之子。何秋安任公司董事长,何占源任公司副董事长。

           

图片

           

根据首轮问询回复,截至目前,何秋安、王爱云、何占源及其一致行动人永鑫合伙合计直接控制公司股东大会59.61%的表决权,被质押股权比例为18.26%。    

           

第三方主债务人及其他连带责任担保人未来履约情况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实控人未来1年多的时间内面临总计最高2285.50万元的本金及对应利息分期代偿风险。

           

北交所要求岷山环能列表说明每笔质押的质押人、质权人、质押股票数量、质押股票占持股比例、质押股票数量占总股本比例、担保标的金额、担保借款融资利息、预警线(如有)、平仓线(如有)、质押期限(质押期限为至主债务履行完毕的,说明主债务到期日)。结合每笔质押到期日期及还款安排,预警线、平仓线设置及发行人股价情况论证质权实现的风险。


同时,结合岷山环能、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财务状况、清偿能力和资信情况,说明上述质押股份是否存在被强制处分的风险,是否可能导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结合实际控制人对外担保债务风险敞口,量化分析实际控制人的财务状况和清偿能力,实际控制人是否面临减持风险,是否可能导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说明实际控制人维持控制权稳定性的相关措施及有效性。

           

对此,岷山环能表示,何秋安、王爱云、何占源的财务状况较好,且可以通过资产抵押贷款、向亲友融资等方式筹措资金,具备一定的清偿能力。

           

                  

三、环保五年五罚埋雷

           

作为涉嫌高污染行业企业,岷山环能屡踩环保红线:  

           

岷山环能的安全生产及环保合规性问题引起监管部门高度重视。2021年2月至2024年3月,因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问题,岷山环能曾受到五次行政处罚,合计被罚13.84万元。    

  

不仅如此,岷山环能在回复函中披露,公司的产品中,“铅锭—原生铅”属于“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而在2022年中期新三板挂牌审核阶段,岷山环能即制定了原生铅压降计划。

           

岷山环能生产的原生铅锭就属于“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部分原材料(如废旧铅酸蓄电池)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 年版)中的危险废物,冶炼过程中通常会产生硫酸等危险化学品。2021年到2023年,原生铅锭销售收入分别为10.09亿元、8.45亿元和6.7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6.19%、32.60%和23.07%。

           

尽管岷山环能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是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绿色工厂”,被列入国家发改委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清洁生产示范项目。

           

但仅仅是最近三年半时间,岷山环能及子公司就曾因环保、安全生产问题受到5次行政处罚,原因包括部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未在规定时间内向公安机关备案,安全生产措施不完备、设施损坏;报废车辆进入厂区运输,未执行安阳市环境污染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实施橙色预警(Ⅱ级响应)特别管控的通知停产要求;排放数据的原始监测记录保存不完整等。

               

图片

           

“年产5.1万吨高端先进有色金属新材料项目”是岷山环能用自有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招股书披露该项目预算数为2000万元,在2022年到2024年末的在建工程项目余额分别为630.8万元、949.21万元和967.73万元,投资建设进度缓慢。而据龙安区人民政府在2023年2月公布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公告》,该项目的环评审批时间是在2023年2月,至于在2022年末时该项目就已经存在了630.8万元在建工程余额是否针对该项目未批先建,公司同样未予回应。

 

岷山环能的IPO,是一场资本游戏与实体经营的博弈。若不能根治财务数据失真、实控人套现、环保合规性缺失等顽疾,即便成功上市,也可能沦为“带病狂奔”的典型。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是一次深刻的警示:财报光鲜的背后,细节往往暗藏杀机。  

           


编后语:

              

岷山环能的IPO大戏,像极了一部悬疑片:名为“高科”,硕士学历员工却不足0.5%,核心技术团队学历最高仅本科——仿佛给骆驼贴了张“千里马”标签。招股书中的“资产20亿”与财报里的14亿,差距堪比买家秀与卖家秀,令人啼笑皆非。

          

更绝的是,其“未批先建”项目宛如违章建筑,环评手续姗姗来迟,环保罚单却早早签收,五年五罚的“战绩”堪比环保界的“闯红灯专业户”。  

          

财务数据更是上演“变脸”戏码:毛利率缩水过半,净利润靠税收补贴“打点滴”续命,承诺的业绩对赌成了“空头支票”。实控人一家三口则化身“资本魔术师”,上市前突击分红超5000万,股权质押率拉满,仿佛在说:“钱我先揣兜,风险您买单。”  

          

若将IPO比作一场考试,岷山环能堪称“偏科严重的问题生”:环保扣分、财务作弊、实控人提前“交卷”。投资者若盲目押注,恐怕要掉进“财报滤镜”后的陷阱。  

          

建议监管层严查“带病闯关”,企业则需刮骨疗毒:环保合规不是装饰品,财务透明方能取信于人。毕竟,资本市场不是童话镇,披着羊皮的狼终会露馅。与其在IPO路上“狂奔”,不如先系好合规的鞋带。  

          

资本游戏,缺的从来不是野心,而是对规则的敬畏。



(本文数据引自深交所公告、企业年报、新浪财经、搜狐财经等权威平台)





( 笨鸟财经真诚欢迎您提供线索,一经采纳,及时刊发,并发报料费,报料邮箱:1535453416@qq.com)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