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顾玲艳
在舞阳街道的一角,应开荣曾是让社区工作人员格外牵挂的居民。肢体一级残疾的他,被生活的重重困境紧紧束缚,每迈出一步都无比艰难。那些满心的诉求,如同找不到出口的困兽,在他心底横冲直撞却无处宣泄。他的内心仿佛困在笼中的鸟,满心渴望自由与解脱,却又被现实的囚笼禁锢,找不到一丝出路。长期的压抑和无助,让他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时常陷入焦虑、迷茫的情绪漩涡中无法自拔。
初次接触应开荣,彩虹桥社工就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愤懑与绝望。多年来,身体的残疾让他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基本生活保障虽有却仅能维持最浅层的温饱,康复治疗费用更是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每一次上门,社工们都怀揣着理解与耐心,静静地坐在他身旁,听他倾诉那些不为人知的心酸:因出行不便错过的医疗复诊、被旁人异样眼光刺痛的自尊、对未来毫无希望的迷茫……
为了化解应开荣心中的坚冰,社工们开启了一场持久战。一方面,链接医疗资源,协调专业医生定期上门为他做基础康复检查,还为他申请到了免费的辅助器具,让他的行动多了几分便利;另一方面,心理疏导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专业心理咨询师加入帮扶队伍,用温暖的话语、共情的倾听,一点点驱散他心头的阴霾,重塑他对生活的信心。
转机悄然降临。当了解到应开荣虽肢体受限但头脑灵活、双手尚有一定活动能力后,舞阳街道残联、上柏村(社区)联合彩虹桥社工多次奔走于应开荣家中,深知出行难题严重限制了他的生活和工作。就在应开荣感到绝望时,社工积极行动起来,帮其筹集资金协并助他购买了一辆操作简便、安全性能高的电动三轮车。“德清县舞阳街道残疾人之家”也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管理员更是了解到应开荣的情况后,主动与他沟通,从适合他的辅助性就业岗位,到能够帮助他恢复身体机能的康复锻炼项目,再到专业社工提供的心理支持和生活帮助,每一个细节都让应开荣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怀和希望。
上岗初期,困难重重。应开荣对新工作流程不熟悉,加上身体的不便,进度缓慢,一度打起了退堂鼓。社工们迅速响应,安排经验丰富的伙伴为其指导,陪他一起摸索技巧,调整工作节奏。慢慢地,应开荣找到了窍门,收入逐渐稳定,他的脸上开始绽放久违的笑容。
如今的应开荣,他会和身边的家人、工坊的同事们分享工作中的小成就、生活里的新盼头。“以前我整天为生活发愁,觉得自己是个废人,现在我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应开荣激动地说。彩虹桥社工们用爱与专业,在应开荣的人生画布上,将曾经灰暗的底色一点点涂抹成绚丽的希望之色,让他从困境中突围,向着新生活大步迈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