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氏控股2024年度发展呈现出了营收扩张与利润收缩并存的态势,"增收不增利"的特征成为观察其运营质量的关键注脚。
4月9日晚间,新三板挂牌母婴企业英氏控股(874431.NQ)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认为财报公允反映了公司报告期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图片来源:英氏控股2024年度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财报中,英氏控股2024年度发展呈现出了营收扩张与利润收缩并存的态势,"增收不增利"的特征成为观察其运营质量的关键注脚。
营收与净利润走势背离
根据英氏控股的财务报告,营业收入从2023年的17.5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9.74亿元,增长了12.29%。尽管这一增长率在绝对数值上看似实现较快增长,但与公司过往年度的增长相比,增速有所放缓。具体来看,2023年和2022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达到37.35%和35.67%。
数据来源:Wind
英氏控股主营业务涵盖婴幼儿辅食、婴幼儿卫生食品、儿童食品及营养食品等。其中,婴幼儿辅食收入占比最高但增速较缓,同比增长5.48%,低于整体水平;儿童食品增长显著,同比飙升159.7%;而营养食品业绩下滑明显,同比下降28.62%。
数据来源:新刊财经根据英氏控股2024年报整理
英氏控股2024年出现利润与营收增长背离的情况,在营业收入保持增长的同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36%至2.11亿元,扣非净利润降幅更达11.86%。2024年的利润下滑态势也与2022年、2023年利润高速增长的特征形成了明显反差。
数据来源:Wind
此外,英氏控股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2024年为57.46%,较2023年的57.85%仅微降0.39%。然而,销售净利率从2023年度的12.48%下滑至10.64%,下滑幅度达到14.73%,这或对公司净利润造成了一定压力。
平台推广费激增至3亿元、费用投放效率下降
2024年,英氏控股营业成本达8.4亿元,同比上升13.33%,与营收增长基本同步,成本收入比为42.54%。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9.7%至7.21亿元,管理费用上升9.65%至1.25亿元。与此同时,公司大幅增加研发投入,研发费用飙升86.14%至1715万元,占营收比重由0.52%提升至0.87%。此外,财务费用为-0.04亿元,同比减少86.14%。
数据来源:新刊财经根据英氏控股2024年报整理
英氏控股对于销售费用的增长在年报中未作解释,然而,新刊财经梳理发现,其销售费用增长似乎存在结构性矛盾,即虽然整体销售费用同比增长,但细分项走势却呈现异常分化。其中,平台推广费相比2023年度增加8500万元至3亿元,增幅达28.33%,而业务宣传费和促销推广费却逆向减少,合计削减1680.09万元。
数据来源:英氏控股2024年报
此外,其巨额推广投入的效能有待提升,即前五大客户中,整体销售占比下滑2.23%,其中京东销售占比下滑0.86%;原第三大客户浙江天猫供应链管理公司被浙江昊超网络科技替代后,销售额反降644.94万元,销售占比下滑0.62%;唯品会渠道同样销售额下降,销售占比下滑0.33%。这种渠道收益与推广投入的背离,暴露出费用投放效率下降的问题。
数据来源:英氏控股2024年报
英氏控股研发费用的大幅增长与其实际产出效果似乎存在明显脱节,虽然公司解释研发投入增加源于产品开发力度加大和研发人员扩充,但细究数据可见,一方面,研发费用中直接投入增加480万元、人员薪酬增加208万元;另一方面,核心的知识产权投入却未见明显增长,其中专利总量仅从71项增至92项,且最具价值的发明专利数量仍维持在6项不变。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在会计差错更正中提到此前存在研发费用核算不规范的问题,2022-2023年将非研发人员薪酬错误计入研发费用,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这实际上应归类为管理费用科目。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研发模式,叠加过往的核算瑕疵,使得当前研发费用激增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都值得商榷。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逆势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面临利润下滑压力,英氏控股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仍实现稳健增长,净额同比提升13.31%至2.92亿元。
在流动资产方面,英氏控股2024年应收账款达到4865万元,同比上涨35.63%。与此同时,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3年的8990万元飙升至2024年的3.5亿元,增幅高达289.32%,这或意味着公司将大量资金投入了短期投资领域。
在非流动资产方面,英氏控股的固定资产从1.73亿元大幅增长至3.99亿元,增幅高达130.50%。与此同时,在建工程规模从5762.64万元缩减至102.36万元。这一变化或许预示着未来公司产能有望得到释放。
英氏控股2024年的财报揭示了其在扩张与盈利之间面临的深层挑战。尽管营收保持增长,但成本攀升与费用投放效率的不足,导致利润空间持续承压。如何提升费用效能,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
作者 | 沈言
编辑 | 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