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4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今天,省林业科学院发布消息,我省发现5个小菇新种,进一步丰富了我省生物多样性,并且在促进天麻、白芨、石斛等重要中药材增产上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发现于黄桑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黄桑小姑。 刘丽娜 摄)
自然状态下,天麻等中药材种子萌发需要与菌根真菌共生来获取养分,我国各天麻主产区均以小菇属真菌作为天麻种子的主要促萌发真菌。全球已发现的小菇属真菌达600多种,但此前确定可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仅有5种,人工培植天麻长期依靠促萌发菌种偏单一会导致药材品质退化。
为发掘更多促重要中药材种子萌发的真菌资源,省林科院科研团队自2020年开始对全省范围小菇属真菌展开调查和采集,4年共采集400余份标本,通过形态特征辨别和基因测序,识别出30多个种,其中5个种在用于区分真菌物种的ITS和LSU基因序列上,与目前已公开发表的所有小菇属真菌都具有显著不同特征,最终确定它们为未被记录过的小菇属新种。
(此次发现的小菇新种棕缘小菇。 刘丽娜 摄)
(此次发现的小菇新种近黏柄小菇。 刘丽娜 摄)
5个新种中,3种采集于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根据发现地、菌伞特征、菌柄特征分别命名为黄桑小菇、棕缘小菇和近黏柄小菇;1种采集于宁乡市扁担坳地区,根据菌褶色彩命名为粉褶小菇;1种采集于吉首市红枫林场的小菇,根据发现地命名为红枫小菇。
(在吉首市发现的小菇新种红枫小菇。 刘丽娜 摄)
(在宁乡市发现的小菇新种粉褶小菇。 刘丽娜 摄)
此前,省林科院科研团队运用组织分离技术获得401个菌株,成功筛选出18个可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菌株,其中4个菌株使天麻种子的萌发率超过90%。此次发现多个小菇新种,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对小菇属真菌多样性的认知,也为未来我省进一步筛选促进天麻、白芨、石斛等重要中药材种子萌发新菌种提供了后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