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徐毓才: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薪酬体系变革需要把握的三条原则和四个导向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医保支付DRG/DIP改革今年年底将实现统筹区域、医疗机构、病种(90%)、基金(70%)覆盖,以飞行检查为核心的医保基金监管走向法治化、智能化、协同化和常态化,集采持续扩面,优化调整在路上,住院率飙升和医保基金吃紧都给基层带来了巨大压力,企图通过做大“增量”的思路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一些地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也难以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使得之前靠项目资金过日子的基层没米下锅。种种迹象表明,基层必须主动求变,在变革中寻找“出路”,找到“活路”,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绩效薪酬体系变革因为只有这个,才能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那么,如何做?笔者认为,需要把握三条原则和四个导向

图片

三条原则

1.合法合规即:落实个人绩效薪酬不与药品、耗材、检验、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这是绩效体系变革的“红线”,也是绩效薪酬体系变革的难点,具体怎么变,建议门诊改为医疗服务性收入提成+药占比考核。住院按照总权重或总分值计算绩效。

2.有效激励让绩效变革成为员工内生动力的方向盘、发动机和变速箱。方向盘就是发挥绩效薪酬体系的导向作用,发动机就是让绩效薪酬体系成为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不竭动力,变速箱就是发挥绩效薪酬体系的调速作用(即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职工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

3.易操作即绩效薪酬方案要容易操作,不能让绩效考核变成负担,要根据基层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合体合身,同时要教会使用者自己会用会调,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图片

四个导向

1.降本唤醒成本意识、树立成本概念、降低运营成本

2.增效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由治病为中心转向“治病”“防病”并重、促进医院运营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化、促进医疗收入由“追求增量”变为“结构优化调整”,实际效益持续提高特别是一方面要积极主动适应医保DRG/DIP改革,将入组率、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有效收入占比、CMI值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与绩效薪酬挂钩,另一方面要逐步改“按收治病人量计算住院绩效”变为“按DRG总权重或DIP总分值来计算住院绩效”的模式,以实现增效目标。

3.提能力通过绩效变革最大程度激发员工的善意和潜能,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迭代提升,快速促进员工持续成长与此同时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全面升级换代,以重获辖区群众的信赖。

4.促发展围绕人民群众不但希望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费用更有保障的要求,努力提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不断努力促进业务范围扩大与转型,具体转型方向应该包括由重住院转向重门诊,由重医保内项目转向重医保外项目,由专注于传统内外妇儿转向慢病专病门诊、慢阻肺门诊、口腔门诊、减重门诊、盆底康复、中医、康复理疗等。具体目标是留住外转的,接住下转的,救活急危的;治好常见病,管好慢性病,防住传染病。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