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知人士”到“人人喊打”。
精通四国语言的他,为何最后活成了笑话?
这个曾经在《声临其境》里用四国语言惊艳全场的"叔圈顶流",如今连县城话剧院的票都卖不满,舞台上的追光灯照着他稀疏的白发,倒像是给"高知人设"提前点的长明灯。
1968年出生的赵立新,人生前四十年堪称开挂。
父亲在新华书店工作,让他从小泡在书堆里,初中就能把徐志摩诗集背得滚瓜烂熟。1986年考上中戏,大二就被公派到苏联留学,七个月拿下导演硕士,成了首位进瑞典国家话剧院的华人演员。
2000年回国当老师,带出的学生现在都是影视圈中坚力量。
转行演戏后,《大明王朝1566》里的严世蕃让他一炮而红,粉丝从十万暴涨到八百万,广告代言费冲到七位数。
转折点在2019年清明节前夜,这个总爱在采访里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化人",突然在微博抛出灵魂拷问:"日本人占领北京八年为啥没烧故宫?"
网友还没从震惊中缓过神,他又补刀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忘了带打火石",顺手转发篇给日军洗地的网文。
共青团中央连夜发文怒批,紫光阁直接给他扣上"历史虚无主义"的帽子。
最讽刺的是,网友扒出他2001年就入了瑞典籍,当年在《金星秀》上说的"最爱北京胡同"成了笑话。
其实翻车早有预兆,有次记者问他最爱哪个历史人物,他张口就是"川端康成",被提醒是日本人后还嘴硬"文化不分国界"。
在剧组改剧本非要给汉奸角色加段爱情戏,美其名曰"人性复杂化"。
这些细节当时被当成"艺术家脾气",现在看全是雷点。
他就像个穿着文化长衫的小丑,在民族情感的钢丝上蹦跶,终于摔得粉身碎骨。
被封杀后的连锁反应比想象中惨烈。投资3亿的《南烟斋笔录》压了七年,刘亦菲的复出之作就这么打了水漂。
在《突围》里,他的脸被AI换成于震,结果于震的脸总比脖子白两个色号,观众吐槽"像恐怖片里的换头术"。
《光荣时代》更绝,直接让黄志忠穿着绿幕服重拍所有戏份,镜头里他的影子时不时穿过别人的身体。
最惨的是话剧《父亲》,当年在北京连演30场爆满,现在下乡巡演送票都没人看。
业内人提起他都摇头。某制片人说:"现在AI换脸报价每分钟八千,他参演的剧光后期就多花了两千多万。"
中戏校友群里,曾经抢着请他讲课的学弟学妹,现在都拿他当反面教材。有次在县城商演,台下大爷大妈嗑着瓜子问:"这老头是不是电视上那个汉奸?"
回头看,赵立新栽就栽在把"高知"当生意经。他工作室墙上挂满和外籍导演的合影,采访必提"在斯德哥尔摩排戏时",连茶都要强调是"大吉岭正统冲泡法"。
有次在机场被粉丝要签名,他掏出钢笔写俄文,结果把人家名字拼错了三个字母。这种硬拗的"文化范",就像镀金的马桶,看着光鲜,里子早臭了。
日本地震他连夜捐款,国内水灾却装聋作哑。这种双标做派,连合作过的编剧都看不下去:"他总说艺术无国界,其实心里早把自己当高等华人了。"
现在55岁的赵立新,成了娱乐圈行走的警示牌,中戏表演课新增"艺德修养"章节,第一页就印着他的微博截图。
这个曾经把"文化"当名片的人,最终在文化战场上输得底裤都不剩。
就像他当年在《声临其境》配的《哈姆雷特》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可惜他既没哈姆雷特的纠结,也没有艺术家的风骨,只剩下一地鸡毛和AI换脸后的残影。
参考资料
“日本人为啥没烧故宫?”演员赵立新这一问“惊动”紫光阁.环球网 [引用日期2024-01-26]
赵立新不当言论惊动“紫光阁”! 马云、俞敏洪加持的这家公司IPO之路还能顺利吗?.上游新闻·汇聚向上的力量 [引用日期2024-01-26]
《走向共和》展示近代最有魅力一段历史.中国中央电视台《同赢》杂志 [引用日期2024-01-26]
《光荣时代》真实呈现反特斗争 张译一集七次变脸.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4-01-26]
赵立新个人资料.1905电影网 [引用日期2024-01-26]
因为无知,赵立新人设也崩了 | 界面 · 财经号.界面新闻 [引用日期202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