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喜报】王建六同志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  

2025年3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发布《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决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建六同志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授予的荣誉称号,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要荣誉。

王建六,医学博士,妇产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妇产科疾病研究所所长,是我国妇产科学界的行业先锋,我国妇科肿瘤与盆底医学领域的领头羊之一,肿瘤患者保护生育功能新理念的倡导者,也是躬耕杏林,率先垂范,潜心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引领者,更是信仰坚定、一心为民、全心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

女性是家庭的核心,也是社会发展和人口素质提升的重要力量。捍卫女性健康,是王建六医生在中国妇产科领域深耕38载始终坚守的职业信条。他带领团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妇科肿瘤、盆底重建、生殖整复等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不断提升中国妇产科学的国际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为更多中国女性带去健康与希望。


创新引领子宫内膜癌生育保留治疗

王建六致力于妇科恶性肿瘤和女性盆底疾病防治工作。面对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生育需求的严峻挑战,创新性提出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治疗“4R”理念,创建“一抗三降”治疗新方案,建立 “筛-治-护-助-用” 五位一体诊疗体系,肿瘤缓解率达95%,妊娠率达58%,国际领先。牵头制定专家共识(中英文版),打造了肿瘤生殖新范式,引领行业发展。

图片


聚焦前沿 打造妇科疾病研究新高地

在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自然重点等项目的资助下,王建六率先提出子宫内膜癌(EC)雌激素作用“双受体、双效应学说”,进一步探索糖脂代谢异常与EC发生的相关性,并首次证实孕激素联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显著提高EC孕激素敏感性,提出早期EC “一抗三降”(抗激素-降糖-降脂-降钙)的治疗新方案,为我国肿瘤生殖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

针对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盆底疾病,建立国内唯一女性盆底疾病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内首个“盆底疾病研究中心”,以病人为中心,针对临床上妇产、泌尿、肛肠学科独立、割裂的现状,率先提出盆底医学多系统交叉融合“大盆底”理念,首创多学科一站式个体化精准诊疗新范式,革新并推广盆底功能重建 “北大术式”,主客观满意率达90%,复发率降至10%。牵头制定国内最早指南并被写入行业规范,主编国内首部《盆底医学》专著,推动我国盆底疾病诊疗工作。

在危重孕产妇和妇科危重症抢救中,接受来自全国各地转诊的危重症患者,组织并参与抢救工作,成功挽救了数百名生命垂危的患者。

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新型组织工程补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发表学术论文395篇,其中SCI收录105篇,以通讯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Science(suppl)等期刊发表论著,并被Nature,JAMA等杂志引用。


坚守育人初心 推进医学教育改革

作为北大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妇产科教研室主任,王建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他作为负责人主持教育部“妇产科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牵头北京大学器官系统-生殖系统课程体系改革,开设《妇产科学》《生殖系统》为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近5年主持7部国家级教材编写。他牵头发起全国高校附属医院临床实践教育联盟,开展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首次推出全国高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有力推动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王建六38年来坚守在教学第一线,践行实践育人,坚持教学查房,亲自教导本科生临床思维和手术;创新科研育人,实施本科生早科研和全学程科研培训;重视思政教育,《病患是最好的老师》等课程广受学生欢迎。


党建引领 守护基层妇女健康

作为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六注重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持续推进医院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他重视思政教育和党建培训工作,在主题教育期间亲自带队前往河北唐山乐亭县委党校、河南大别山干部培训学院、江西于都干部培训学院开展“党建工作+医疗帮扶”活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开展基层党组织互联共建工作,加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合作院区的建设工作。热心公益事业,连续6年深入藏区开展宫颈癌筛查工作,尤其是2021年在疫情期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地震后,在海拔4500米高的帐篷医院里为藏区女同胞进行宫颈癌筛查。


联合国舞台上 展现肿瘤患者保育中国方案

图片

2025年3月,作为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杰出代表,王建六教授出席联合国第六十九届妇女地位委员会会议并参与“加速行动:妇女、科技与可持续未来”边会。他以Fertility Preservation in Young Women with Cancers: Current Practices and Future Directions(《年轻女性癌症患者生育力保护的实践和未来方向》)为题发表主旨演讲,系统阐述了中国在妇科肿瘤年轻患者生育力保护领域的创新实践。(点击这里,了解更多详情)

图片

王建六教授指出,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妇科肿瘤治愈率显著提升,但年轻患者的生育力保护问题日益凸显。生育力保护不仅是医学技术的突破,更是关乎女性权益、家庭幸福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他呼吁全球医学界与社会各界携手,共同关注女性生育力保护。

王建六教授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声,展现肿瘤患者保育中国方案,推动中国智慧与全球经验深度融合,彰显了中国医者在全球妇女健康事业中的责任与担当。

三十八载医路坚守,护佑中国女性健康。

从无影灯下的三十八载坚守,到三尺讲台勾勒出的医学未来,从青藏高原帐篷医院飘动的经幡,到联合国讲台回荡的肿瘤保育中国方案,在守护女性健康的“健康中国”长卷上,王建六正在用扎实且坚毅的步伐丈量出当代医者的精神图谱。

我们所做的努力,不仅是为了治愈疾病或延长生存,更是为了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这是医学人文的回归,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王建六教授如是说。


获奖人简介

图片

王建六 教授

王建六,男,蒙古族,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现郑州大学)临床专业,医学博士,妇产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妇产科疾病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妇产科医、教、研工作,擅长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早期诊断、临床个体化治疗,开展并推行系列新的盆底重建手术。

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29项,发表学术论文(一作/通讯)5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14项,荣获首届国家杰出医师,国务院特殊津贴,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国家名医”、第四届教学“三大奖”之杰出教学奖、全国宝钢教育奖-高校教师特等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研究生导师,中国妇幼杰出贡献奖等称号。

坚守一线,护佑健康
以科研之光照亮前路

厚植医道,培根育才
以匠心之术追求卓越

不忘初心

勇担时代使命

以医者大爱继续书写生命华章

图片

供稿 | 宣传中心、人事处

 编辑 | 余弦、师欣楠

 声明 | 如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号:rmyy 1918)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