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1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自愿放弃普通推免!河南大学生王怡然赴黔西南支教

图片

梦想,可以从基层开始!





“我们村口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王怡然清亮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二(2)班的学生们跟着她齐声朗读这篇《枫树上的喜鹊》。多媒体屏幕旁的黑板上,她用粉笔勾勒的枫树栩栩如生,枝头的喜鹊窝里仿佛随时会飞出几只欢快的小喜鹊。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王怡然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举起十几双小手。她微笑着点了梅宇航的名字。

“是比喻!”男孩响亮地回答。

“真棒!”王怡然赞许地点头,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这是4月9日上午,安龙县笃山镇民族小学二(2)班语文课的生动一幕。

图片


从大学毕业生到支教老师,王怡然说:“梦想,可以从基层开始。”

这个梦想的种子,早在她童年时就已播下。王怡然的奶奶是上世纪80年代的乡村教师,那些奶奶珍藏的泛黄老照片里藏着无数故事;母亲同样耕耘在教育一线。在两位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下,“三尺讲台”的意义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2020年,从河南省南阳市考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学院的王怡然,从学长的分享中第一次了解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看着学长拍摄的乡村学校和学生们的照片和视频,感动不已。内心深处的教育情怀被唤醒。

由于学业成绩优异,王怡然在大四上学期获得了专业保研资格,此时,202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也正在报名中,“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让她陷入深思。

是接受普通保研前往更高学府深造,还是选择支教保研,奔赴贵州山区?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我想像妈妈和奶奶一样让教育的力量流动起来。”

得知王怡然想去西部支教的想法,奶奶和母亲很支持,她们表示,用一年时间,去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很值得。

图片


“本人王怡然,决定放弃此次普通推免,加入研究生支教团。”

去西部支教,这个决定意味着她将放弃普通保研前往更高学府深造的机会,奔赴祖国西部支教一年,之后再回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王怡然收拾行囊,奔赴千里之外的安龙县笃山镇民族小学。从平原到山区,她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意义的西部支教之路。

“虽说孔雀东南飞固有其风景,但西南行也有别样的精彩。”王怡然对于自己做出的选择,丝毫没有后悔。

图片


去年9月,王怡然带着梦想走进笃山镇民族小学二(2)班。

上课铃响,当她第一次站在二(2)班的讲台上,面对几十双好奇的眼睛,紧张之余,她选择用自己的人生故事开启第一课。那些关于大学校园、城市生活的讲述,为山里的孩子们推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

之后,她收到了七八个学生的手写卡片,“王老师,下午有您的课吗?你好温柔啊!”“王老师您辛苦了,我喜欢你!”“这是我写给你的一封信”……

这些质朴的话语,让她更有动力。教室里,青春的活力和总是跃动着的童真,让知识殿堂多了几分市集般的热闹气息。

在后期的教学中,王怡然将自己的本科专业融入教学,以画入学,将课堂变成“美学现场”。古诗词旁配上山川水墨画,生词旁的卡通小动物,枯燥的拼音格变成彩虹阶梯,现代文变成一幅便于理解的图画……学生们总会被她精心设计的板书吸引,学生马吉艳毫不吝啬地表现对王怡然的喜爱:“我特别喜欢上王老师的课,她的黑板像魔法一样,总是能吸引人。还有我上次生病,老师在送我到校门口这段路,对我说了好多关心的话。”


图片


同班的莫丹丹说:“王老师一直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只要我们考试有进步,王老师都会送小礼物。”

为弥补自己教学经验的不足,王怡然时常向学校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到其他老师班上听课并做好记录,观看网上名师课堂……渐渐地,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二(2)班班主任黄思清老师表示,王老师非常认真,教学上也很有创新意识,学生们都很喜欢她。班上有一个学生身体情况特殊,不能到校上课,每周到这个学生家里去上课时,王老师也会跟着一起去。“小姑娘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很能吃苦,也很有担当。”黄思清老师评价道。

除了日常教学以外,王怡然也非常关注山区女孩的成长,作为“守护花蕾”项目笃山镇民族小学的负责人,她耐心且温柔地为低年级的女孩讲解身体构造,给高年级的女孩讲解生理期相关知识,让她们正确认识自己身体的变化。

笃山镇民族小学副校长唐登胜说:“学校里很多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尤其是女孩子,对于自己身体的某些变化会慌张,王老师通俗易懂地跟她们讲解身体变化和生理知识,让她们在了解自己的同时也学会保护自己。”


图片


在课外,王怡然还是学生们行走的记录员,一个个灿烂的笑容,一个个搞怪的小动作,运动会上奔跑的身影,都保存在她的相机里。用她的话说:“我记录下这些,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乡村孩子们的开朗乐观,对知识的渴望,和支教工作的重要意义。”

“王老师很喜欢给我们拍照,刚开始还会有些害羞,现在我们看见她就会笑。”二(2)班班长梅宇航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

王怡然用她的耐心和爱心,与笃山镇民族小学的学生们成为了朋友。她说:“对我而言,人生就应该去领略别样的风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来到美丽的黔西南,开启一段独一无二的旅程,在丰富自身阅历的同时,也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刚开始来的时候我想着要带给学生们什么,为学生们做些什么?其实,相反的是我才是收获最多的那一个人。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乐观、不抱怨。这半年多的支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教育传递,更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旅程。”王怡然说。


图片


学校操场上,学生们不断给她打招呼:“王老师,你好!”阳光透过树叶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就像她带给这所山区小学的变化——虽不惊天动地,却温暖而明亮。

笃山镇的风轻轻吹过,这场关于爱与成长的双向奔赴,仍在继续。在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中,在粉笔与黑板摩擦的沙沙声里,一位年轻教师的梦想,在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文/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韦夏夏 实习记者 李源 图/受访者提供)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审:赵漫漫 李   颖

本期二审:魏浩然 彭原清

编务终审:邓伯祥

黔西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微博:@中国黔西南

微信:中国黔西南、黔西南山地旅游

APP:北纬25°的黔西南

数字报:www.qxnrb.com

官网:www.zgqxn.com

声明
  凡“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原创内容,均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gqxnw)”。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