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的关税提升至145%,同时暂停对其他国家的对等关税执行90天。
这一举措引发广泛讨论,特朗普不仅因此显得信心满满,还通过威胁其他国家避免与中国结盟以巩固自身战略。
然而,日本媒体却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一位名为西冈省二的日本博主指出,中国的策略正应了《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即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够调动对手,而不受其摆布。
这一观点揭示了中美贸易博弈中双方策略的显著差异,也让人思考,中国的智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谁是“善战者”?
特朗普在中美贸易战中采取了强硬的“关税施压”策略,希望通过增加对华关税,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同时促使中国在技术领域有所妥协。
然而,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数据,自2018年贸易战开启以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并未大幅缩减,2022年仍达3829亿美元。
相反,关税政策带来的商品价格上涨却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造成了显著压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反击显得更加冷静且具有计划性。
中国不仅对美国的农产品、能源、汽车等领域实施精准制裁,还通过多部门联动,在外交、科技、教育等多个方面展开反击。
比如,中国商务部对美企设置出口管控,教育部提醒海外学子赴美风险,文旅部减少赴美旅行团的推广力度。
这些组合拳具备强烈的战略意义,不仅反制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战略纵深与全球合作:中国的底气
在中美贸易战中,中国始终保持着战略纵深。
即便面对关税压力,中国依然积极与其他国家保持合作,不断巩固自己的国际地位。
2025年4月10日,西班牙首相访华便是一个典型案例。
这次高层会晤不仅加强了中欧之间的经贸联系,还释放出中国始终欢迎国际合作的积极信号。
同时,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也持续稳定发展。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2024年已达9823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1倍多,稳居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
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与多国的经贸合作,从东南亚到欧洲,再到非洲,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相比之下,美国的政策呈现出较强的不可预测性。
特朗普暂停对其他国家关税的执行虽然缓和了一些紧张关系,但其威胁各国避免与中国结盟的言辞,却进一步削弱了美国的国际信任。
正如日本博主所言,这种缺乏战略纵深的政策,使美国陷入孤立主义的困境。
技术突破:中国的长期竞争力
中美经济博弈中,一个关键领域是技术竞争。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打压中国企业,限制其在高科技领域的崛起。
然而,这一策略不仅未能阻止中国的发展,反而促使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以芯片产业为例,中国通过扶持国内企业加快技术研发,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的技术进步,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话语权。
这种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战略布局,使中国在贸易战中始终保持主动。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企业在高关税政策下的人心涣散和竞争力弱化。
许多跨国公司因政策压力选择削减在美投资,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经济的不稳定。
特朗普的短视与中国的智慧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从长期来看,其负面影响逐渐显现。
以美国农业为例,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反制措施令美国农民遭受严重损失。
为了挽回这些影响,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实施高额补贴,仅2018年和2019年的农业补贴金额就高达280亿美元。
这不仅增加了美国财政的负担,还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而中国的策略则展现了《孙子兵法》的智慧,通过深谋远虑的多边合作,以及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逐步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这种“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略哲学,不仅帮助中国在贸易战中游刃有余,也使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保持稳健姿态。
未来中美博弈的启示
中美贸易战的故事远未结束。
未来的博弈中,中国的综合战略布局和长期技术发展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而特朗普的短期政策如果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美国或将在全球经济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这场博弈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短视的政策终将失败,深谋远虑的智慧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从《孙子兵法》的哲学到中国的实际行动,这场中美贸易战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
参考信息:
红星新闻 美国“关税讹诈”霸凌全球,日本博主:中国反击体现《孙子兵法》古老智慧
人民日报 教育部提醒中国赴美留学人员注意安全风险(留学服务站)
观察者网 文旅部提示中国游客:谨慎前往美国
财新网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 捍卫与中国贸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