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宝强首次担任监制并领衔主演的悬疑犯罪剧《棋士》已接近尾声,剧情引发了广泛讨论。该剧以围棋为隐喻,讲述了一位性格“窝囊”却天赋异禀的围棋老师崔业(王宝强 饰)在生活的重压下逐步黑化,并与身为警察的哥哥崔伟(陈明昊 饰)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猫鼠博弈”。
崔业意外卷入一起信用社劫案,在数次抉择的路口,逐步走向犯罪的道路,被哥哥崔伟穷追不舍,最终兄弟二人黑白殊途的故事。
1、兄弟对决:博弈背后深藏中式家庭的痛
《棋士》是以人物推动事件的剧作,崔家两兄弟中,弟弟崔业是围棋天才,受尽偏爱、习惯了家人的付出,内心一直处于没长大的状态,哥哥崔伟则懂事早熟,作为长子,是被家中父母忽略的孩子。
不被偏爱的长子,被宠坏的小儿子,是典型中式家庭对爱的分配方式,在不平衡的亲情付出下,兄弟俩的内心各有缺失。
故事开篇,身为警察的哥哥已是家族的荣耀,而弟弟虽然是“围棋天才”,却在比赛后连奖金奖杯都无法拿到手。儿时和现在,兄弟二人之间形成明显的反差对比,让故事更加完整、合理。
此时的哥哥已经习惯于居高临下的俯视弟弟,在强势的哥哥面前,崔业也是一脸冷漠。两人之间的对话状态有时像父子,有时像警察和嫌疑人,早已没有儿时兄弟间的样子。
作为少年宫的围棋教师,崔业人到中年郁郁不得志,领导嫌他不懂变通,学生在围棋课堂上也敢戏弄他。
曾因“眼里只有围棋”爱上崔业的妻子,也因为崔业“眼里只有围棋”而选择离去。
就连儿子也觉得自己的父亲沉闷,反而每次提到大伯崔队长眼睛就亮亮的,这让崔业心里更不是滋味儿。
手足之情转变为家庭地位的权力博弈,兄弟之间既在乎又相互较劲。哥哥不满自己曾经的付出,没有换来弟弟的光芒万丈和感恩戴德;弟弟不满哥哥的高高在上和冷漠对待……冲突矛盾愈演愈烈,在崔业每一次想要停止犯错时,总会有“最后一根稻草”推着他走向错误的道路,一步错、步步错,两兄弟还是走到了对立面。
2、现实隐喻:走不出的小人物“人性困局”
在《棋士》这部剧中,并未将崔业的黑化归因于人性之恶,而是通过各种故事情节设定和人物关系表现,深刻剖析了现今社会环境下,如何将一个小人物推向极端。
剧中崔业陪富豪下棋故意输棋,就能赚取1万元,而在正常比赛中胜利,却连奖杯和奖金都无法拿到,荒诞的对比也反映了崔业内心的变化过程。
在崔业的一生中,很多人都会潜移默化的告诉他:会输棋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更直观地指出现实中的阶层固化与生存法则。
在儿子患病需要大量资金、妻子想要离自己而去、卷入劫案事件、家中亲情压力这些一桩桩接踵而来,打得崔业措手不及,让他一度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坚持自己原来的想法,在每个故事的关键节点上,总会出现“麻绳专挑细处断”的情况,崔业的挣扎和选择将一场人性困局呈现在观众面前。
有一句话叫: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在大是大非上,其实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选择,但总有一些特殊情况,让人撼动心中所想,崔业的境遇探讨了自尊、家庭责任和道德底线的拉扯。
看剧时也总会代入去想,如果我是崔业,我会怎么办?我应该怎么选择?当然,这种考验也会平等地降临在每个人身上,比如哥哥崔伟孩子的上学问题,哥哥的妻子有意托关系让孩子进好学校,但崔伟并未同意,身为警察的他选择坚持自己的底线,并未向生活妥协。
而崔业的经历也透过荧幕传达给观众,人生如棋,一步错、步步错,满盘皆输。在这场生存游戏中,真正的对手不是别人,是自己、也是命运本身。
《棋士》这部剧的升华,恰恰在于结尾兄弟俩经历生死后的对话场景,当两人遍体鳞伤地躺在冰冷的地面上,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喘息间,哥哥承认一直嫉妒弟弟崔业,一直以来,崔业的天才让崔伟觉得自己很普通,崔伟对弟弟的才华有着深深的无力感,直到此刻,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打压和“为你好”的阻拦,都有了最好的解释说明。
两人躺在隧道外的草地上,崔伟的话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一种自我救赎。崔业虽然入狱,却通过布局完成了作为父亲和丈夫的责任。兄弟二人,正如围棋的黑白子,在各自的人生棋盘上找到了平衡。强烈推荐大家看一看,会有很多不同角度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