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订婚宴引发的“罗生门”,司法与民意激烈碰撞
⚡️【最新动态】⚡️
2025年4月16日(下周三),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将迎来刑事、民事二审公开宣判!此刻,距离男方席某某被羁押已整整712天。
这场从“订婚”演变为“强奸指控”的离奇案件,不仅牵动两个家庭的命运,更因程序争议、证据矛盾、舆论撕裂,成为全民瞩目的法治焦点。
🔍【案件核心争议:自愿还是强迫?】
录音证据的“致命一问”
案件关键证据是一段2023年5月2日的录音:女方母亲质问席某某“强暴吴某某是否事实”,男方仅以“嗯”回应。
席某某辩解称“出于对长辈的尊重应付一句”,但一审法院将此作为定罪依据。网友炸锅:“一个‘嗯’判三年?沉默等于认罪?”
医学与物证的“罗生门”
男方律师提交医院记录显示**“女方处女膜完整”,且送检物未检出精斑及DNA分型**。检方却坚称“实质性性关系成立”。矛盾结论让公众困惑:“科学证据为何打架?真相到底在哪?”
程序合法性遭家属控诉
席某某母亲向大同市检察院提交控诉材料,直指警方未等DNA鉴定结果即报捕、检方仓促批捕,并指控12名办案人员涉嫌玩忽职守。程序争议让案件蒙上“冤案”疑云。
⚖️【法律焦点:强奸罪如何认定?】
根据《刑法》第236条,强奸罪需证明**“违背妇女意志”及“暴力、胁迫手段”**。本案中:
女方指控:席某某不顾反抗强行发生关系;男方反驳:双方自愿,事后因房产加名纠纷反目。
争议核心在于:缺乏直接物证(如伤痕、精液),仅凭口供和录音能否定罪?法律界人士指出:“此类‘一对一’证据案件极易陷入‘疑罪从无’与‘保护弱势’的伦理博弈。”
💥【网友情绪火山爆发:正义VS阴谋?】
案件引爆社交媒体,评论区已成“战场”:
“支持司法公正派”:
“强奸案举证难,女方敢报警就有勇气!难道要等她遍体鳞伤才算证据?”
“录音里男方亲口承认,还想抵赖?三年判轻了!”
“质疑程序正义派”:
“DNA都没有就抓人?办案人员是不是急着完成任务?”
“订婚给10万彩礼+戒指,转头告强奸?这是新型‘婚骗’吧!”
“道德批判派”:
“订婚不是结婚!男人管不住下半身,活该!”
“女方要是自愿,为啥事后提加名字?摆明勒索!”
📢【我们的追问】
当“订婚”与“强奸”两个本不相关的词被捆绑,当法律证据与民间伦理激烈对冲,此案早已超越个体是非,成为中国法治进程的试金石。4月16日的判决,不仅要回答“席某某是否有罪”,更需直面公众对司法程序、性别平等、婚恋伦理的深层焦虑。
真相或许会迟到,但正义不能永远沉默。
周三,我们共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