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港股新股百态:优质IPO中断导致大宗资金不愿入场

图片
图/文 杜先杰 天爱资本投资总监
在过去的2019年,作为全球资金最充足的地区之一,香港交易所蝉联了IPO融资冠军。2020年伊始,受到“疫情”影响,民生百业受到严重影响,恒指跌到3年多来的低位,PB(Price/Book value即平均市净率)跌至1以下。在这个特殊时期,港股新股成了风暴中最好的避风港。3月有多只港股新股上市后走出独立于大市的行情,股票本身不会发声说话,但如果仔细去看K线和总结数据,会发现一直在传递着信息。
根据数据统计,三月以来港股上市的所有IPO的首日表现,及累计到现在的丈夫表现,公开发售认购倍数等,如下图所示:
图片
港股新股市场的三大新趋势
从中可以观察到港股新股市场正在形成一个新的趋势:
第一,增量资金难以入场。
往年的3月,是新股最红火的月份,因为刚好卡在年报有效期,港交所会放行大量公司集中上市。但今年的三月港股IPO不仅数量少,而且缺乏大型IPO。好比内地买家最近大量进口原油以致库存积压,新增进口到岸后无法入库,
香港市场的大宗资金也因为IPO数量和规模的减少而无法入场。
典型案例如三月中知名零食股上好佳就在通过聆讯后,因为市场原因不得不延迟上市计划。根据判断增量资金无法入场虽然有疫情高峰和石油价格战导致风险偏好下降的客观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中资优质IPO项目中断导致大宗资金入场的主观意愿不强。
第二,存量资金趋于谨慎:
大型优质IPO匮乏,对于集资在10亿港币左右的中型IPO,存量股东对后市存在观望心理,主动做多创造收益的动力不足,这代表了目前市场大多数非专业投资者的投资态度。
第三,基金需要寻找技术面干净、基本面健康的IPO项目报团取暖:
与存量股东不同,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正在充分利用目前公开发售偏冷,散户小富即安的市况,把握绝佳的吸筹良机,在上市后持续拉高IPO公司的股价。此时打造明星股,就是打造明星基金。
香港新股或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具体到个股,根据实际交易情况,总结了如下要点:
1、
公开发售认购倍数低的新股容易成为资金的避风港,上市后股价呈现出日趋稳定,稳中走强的特点。
试想一下,在市场购买意愿不强时,哪些基本面平平的新股如何能够募集到足够资金完成国际配售?哪些拿了国际配售的金主难道会天真的希望通过二级市场迅速退出?如果逃生门已关,目前阻力最小,收益最大的操作方向是哪边?与市场炽热时的情况不同,现在只需要少量资金就可以撬动整个盘面。
相反
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较高,回拨比例大于10%,同时基本面没有亮点的个股,最为危险!
比如1433常达控股,6918奇士达。当前市场几乎难有承接,即便中签者愿意割肉都很难出逃,同时由于大额回拨,技术面也不足以形成稳定支撑,最后形成多杀多的局面。
2、
集资额较大并非坏事,集资额较小也并非好事。
就像奢侈品有奢侈品的买家,廉价品有廉价品的买家,关键在于这个产品能否找到它的目标消费者。
最怕的是:小股票无法从技术上打造资金避风港,大股票对机构投资者不具备想象力和凝聚力。
比如1859煜盛文化,集资额10亿港币,虽然公开发售仅仅8%,国际配售占总发行高达92%,但街货量仍然超出小型投资者的耐受范围。对机构买家来说,公司的主营业务“提供综艺节目制作”吸引力不够。
由于定位不明确,既吸引不到小资金,又聚拢不来大资金,所以即便没有回拨,股价仍然不涨反跌。
万幸的是没有回拨,存量资金相对稳定,股价波动不大,增强了防守性。以煜盛文化的情况,假设集资额不超过3亿,目标投资者就会明确很多,情况会完全不同。
另一个可以比较的中型IPO就是诺诚建华9969。诺诚虽然不是3月升幅最大的IPO,但是当仁不让的明星股,其主营业务为创新药研发,是当下国家大力扶持鼓励的行业,领军人物为中国生物医药的泰斗施一公。有着这些极具想象力的因子,诺诚在上市前就凝聚了一批大中型基金,23亿港币的集资额中有一半为基础投资者锁定。尽管公开发售回拨至50%,股价仍然不跌反涨。
相反的,借特殊时期的紧张情绪,和散户想要获利出逃的焦躁心理,机构资金用每日不高的涨幅,耐心承接上市后的卖盘,逐渐将盘面淘洗干净,使诺诚变成一支绝佳的基金避风港,打造出明星业绩。
3、另外还有两支新股值得我们特别留意,一家是建中国际0589,一家是九尊数字互娱1961。两支都因公开发售超购而回拨,建中回拨至50%,九尊回拨至30%,为何两支走出完全不同的趋势?
与常达和奇士达不同,这两家公司的共同点是,
大股东了解游戏规则,并非想把货推给市场,而是努力设计交易方案
。对于九尊,它大幅拉长了招股时间,甚至主动下调招股价下限10%来迎合市场,但上市后迅速破发。这里的关键是大股东的实力不够,也没能找到有实力的资金进场形成主力。具业内朋友透露,最后承接了九尊大部分国际配售的是一支风格凶悍的游资部队。如果消息属实,九尊接下来免不了要大起大落。
建中建设0589公开发售回拨40%,却还能高开高走,至今维持招股价之上,老实说有些意外。港股上市的中资建筑股多数不急于早期拉升,倾向于长期布局。事实上,我们曾多次通过券商约见管理层一对一路演,都未成功,公司表示不愿意接见投资者,这十分罕见。原因也很简单,公司大股东实力够强,不需要推销,也不想借助券商找市场上不稳定的资金。回忆当年海螺创业0586(建中建设的第二大股东关联方)上市后的走势,可能就是建中建设的参照物。
4、最后我想聊一支次新股兑吧1753,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揭示出中资科技公司在港股遭遇的困境。
与九尊相似,兑吧也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一个年轻的行业和团队,其风格注定与地产基建版块不同,不太可能自力更生解决资金问题。大多数这样的公司都试图通过“价值发现”的途径让股价走市场化路线,但就港股目前境况而言,一旦陷入这一误区,可能会长期受到困扰。
走市场化路线意味着需要聚拢到大资金,而在这个并不活跃的市场中,聚拢大资金的充分条件是与BAT三大巨头之一发生业务或股权合作,加入阵营,找到背书,
因此微盟2013和中国有赞8083能大大强于兑吧。而同样业绩优异的兑吧、汇量科技、赤子城等等,很可能长期无法突围。同样行业,不同的估值,与公司业绩并无直接关系,本质上体现的是基金抱团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