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王一方:新型冠状病毒恐惧大于危害 要相信自身免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人人自危,面对公众的恐慌情绪,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说:“对于克服恐慌最好的心理辅导是了解这个病毒感染的本质,我们不能只看见病毒,还要相信人类自身的免疫应答。”
但对于疫区的人们来说,面临封城和紧张的医疗资源,难免会感觉紧张、焦虑、害怕。如何正确认识疾病,又该如何调试自己的心理?腾讯新闻知识官王一方教授做出如下解读。
问题一:我春节前坐火车途经武汉,虽然现在没有任何症状,但是我很害怕。
王一方: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既不能麻木,也不能过敏,更不能盲动,每个人的理智是战胜它的法宝。
我看这场超级肺炎,恐惧大于危害,心理危机十分严重。对于克服恐慌最好的心理辅导是了解这个病毒感染的本质,大凡超级病毒降临都有突发性,人们对它很陌生,找不到防控的办法,其实要抗击病毒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们只能逐渐适应它,因此,最重要的还不是特效药物,而是人类的免疫应答。
从目前的疫情看,人类的免疫应答不错,许多居家治疗的医务人员感染者疗愈了。而发生危象的大多是高龄、有严重基础病变者,他们只能进ICU病房,进入维生支持系统,有人用上了叶克膜。高危人群70%死于呼吸道感染,没有超级病毒的来袭也如此。这样就可以洞悉这场特别肺炎的本质,袭击大多数人,发病人数会增加,但几周之后就会随着人类的免疫应答体系适应了,有了抗体,病毒的毒力就会递减。
问题二:我有发烧、咳嗽等症状怎么办,要马上去医院就诊吗?
王一方:
咳嗽、发烧是非特异性指标,普通感冒、流感、慢支都会发生咳嗽、发烧。如果都自我归类为新冠肺炎疑似症状者,都去医院,一方面医院难以应对,同时也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因小失大。即使到了医院,每一个疑似病例都做病毒检测也是不现实的,医疗资源紧张,等候做检查的时间成本太高。
有疑似症状者,可先凭综合因素来判断,如是否接触过疫区的人。如果在疑似期间各种体征并不加重,也不危及生命,就可在社区医院就诊,或居家观察治疗,一旦出现症状加重或出现危象,则要叫救护车走急诊通道。
问题三:邻居被感染了,好担心,我会被传染吗?
王一方:
要相信人类的免疫力(免疫应答能力),不能只是盯着病毒,还要评估我们的免疫抗争能力,有医务人员感染后居家治疗就能疗愈,证明关键在自身的免疫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薄世宁大夫所著的《医学通识讲义》中有一个案例,可证明病毒感染的个体差异性(或者叫特异性):薄大夫的妻子在急诊室感染了SARS,转为重症,送到重症治疗室,薄大夫在救护现场,为救妻子,他对妻子实施了囗对口人工呼吸,结果是妻子未救治成功,而薄大夫没有感染。
问题四:这个肺炎有一些危重症甚至死亡病例,感染人数也上升很快,非常紧张自己也会中招。
王一方:
目前这个病的特征是感染人数上升较快,但重症患者比例不高,死亡比例更低,要正视风险,但不能风声鹤吠。
人类从来都不怕肺炎,而是怕肺炎导致的无差别大量死亡,目前这个情况不可能发生,应该放宽心。我们的眼里不能只有病毒侵袭,还要有免疫力适应与重建。一旦病毒的毒性与人体免疫力达到平衡,危机就渡过了。
公众陷入新冠肺炎恐慌之中,一方面是因为病毒施虐,另一方面在于传染病防治模式,目前人们眼里只有超级病毒,而没有看到人类的免疫应答。通过有效的免疫应答,机体得以维护内环境的稳定,病毒是会逐渐减毒的,不导致死亡的肺炎并不可怕。这场疫情可以预期的局面是高感染率,低死亡率。
知识官简介:
王一方,医学人文学者,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医学与哲学》编委会副主任。主要研究生死哲学、技术哲学,著有医学人文专著《敬畏生命——医学人文对话录》《医学人文十五讲》《人的医学》《医学是科学吗》《医学是什么》《中国人的病与药》。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生、硕士生主讲医学哲学、医学思想史、健康传播等课程。非典时期曾在北京卫视、凤凰卫视主讲医学人文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