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0年|从“模仿”到“引领” 湖南科技发展方兴日盛

红网时刻记者 何青 摄影 杨杨 通讯员 任彬彬 长沙报道

9月17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湖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省科技创新发展成就。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童旭东,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贺修铭,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博彰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从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在株洲研制成功,到培育出三倍体鲫、鲤,“双低”油菜,优质油茶,杂交辣椒等新品种;再到超高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等标志性创新成果相继诞生……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南科技发展方兴日盛,日新月异。

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科技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童旭东表示,70年来,湖南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创新基础不断夯实,科技综合实力持续攀升。标志性成果彰显湖湘创新力量。

建国初期,湖南省有自然科学技术专业人员约0.4万人;到2018年,拥有专业技术人才321万人,其中在湘院士76人,长期在湘工作外国专家1367人。

其中,有着周光召、陈能宽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也有着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地攻关杂交水稻技术;有着侯振挺潜心基础研究,也有着陈火旺、李国杰发展中国计算机研究……一批批享誉中外的知名科学家在各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

科技投入也在稳步增加,20世纪50年代,我省每年政府科研投资约1000万-2000万元,省级科技事业费为500万元;到2018年,我省财政科技资金投入达129.94亿元,约为建国初期的130倍。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速完善,省级研发服务平台达589个。长沙、株洲、衡阳3市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浏阳、资兴、湘阴3县(市)获批国家创新型县市,成为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从“支撑”到“引领”新动能培育持续加快

瞄准“三区一极”的目标,创造了广受瞩目的“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自创区龙头核心作用明显。

顺应创新创业从“小众”转向“大众”,从“精英”走向“草根”的变化趋势,湖南成功举办五届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7040个项目报名参赛,帮助参赛企业已获得创业投资超过15亿元,培训创业者2.5万余名。

科技成果转化也在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南省技术市场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中等偏上水平。近年来,出台《湖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搭建潇湘科技要素市场等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2018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81.7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湖南省已拥有8个国家级高新区和30个省级高新区。2018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468.0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660家。工程机械独占鳌头,世界50强中湖南占有3席。

从“支持小众”到“服务大众”重大民生科技持续推动

科普工作不断强化,上世纪50年代重点面向生产实际传播实用技术。80年代科普工作侧重点是农村,随后扩展到城市,逐步深入到社区和工厂。90年代科普面向广大青少年和各级领导干部。2001年以来湖南连续举办19届科技活动周。目前,全省建有省级科普基地200家,并统筹科研基地、科技服务平台,构建形成了普惠、开放、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

同时,服务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亮点频出,本世纪以来,以湘江母亲河保护行动为重点,突破重金属污染治理高效清洁冶炼等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建设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8个、省级39个。实现临床医学协同创新网络全省各市州全覆盖。

服务脱贫攻坚特色鲜明。从1986年起,湖南先后开展了面向贫困县、集中片区、驻村建整等科技扶贫工作。十八大以来,累计安排科技扶贫资金6亿余元,选派1.3万人次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形成了“科技人才撬动、科技项目支撑、特色产业带动”的科技精准扶贫模式。

2018年起,省科技厅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对全省123个县市区全覆盖,累计培训28万人次、推广新技术1161项、引进新品种1125个,通过扶贫龙头企业精准帮扶带动80多个贫困村发展、1.4万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杨杨 任彬彬

编辑:闵美颖